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怀集古“豪宅”栖郑成功后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09:31 南方新闻网

  怀集古“豪宅”栖郑成功后裔

  宅前共有99级石阶,堂内有99道门,99扇窗

  住豪宅,开靓车是许多普通人的梦想,地处岭南山区的怀集却有一座杂着闽南建筑风格的“豪宅”六德堂,这个大宅子光是门就有99个。历经百年风雨的六德堂门前有99级石

阶,堂内共有99道大门小门,99扇大窗小窗,至今一切都保存完好如初。百年古屋六德堂从而被称为“九九奇门”、“九九迷宫”。住在这里的都为郑成功的后裔。

  一进门就找不到南北

  九九奇门村坐落在肇庆市怀集县坳仔镇南部,紧邻绥江河,全村共有农户117户。记者日前赶赴九九奇门村采访发现,该村依山傍水,村子里厘竹遍地种。从绥江河畔沿着不陡的台阶而上,就到这个村子里最大的“豪宅”六德堂。记者数了数,刚好有99级石阶。虽然历经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六德堂仍屹立着,在村子里显得特别显眼。六德堂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六德堂整个建筑群共设有大门小门99道,大窗小窗99扇,长巷短巷99条,并以99级台阶与村前的绥江相连。

  记者自从进入第一扇门起,就开始找不到方向,因为这里每十步必遇一门,暗合机窍,门门相通,户户相达,进入六德堂,记者感受到了主持建筑者所努力营造的那种文化氛围。在门楼前庭两厢门额有“居仁”“由义”词,在两厢旁厅檐栏刻着梅兰竹菊、鹤凤龙豸等石雕,在前庭侧门还有“周规”“折矩”等句。

  郑氏人家已住了350多年

  九九奇门村里的人家都姓郑,郑氏人家在此居住已有350多年的历史。而如今在六德堂居住的还有七八户人家,过着早耕晚息的生活。住在其中一间厢房里的小学老师郑涛初告诉记者,他是搬来这里后的郑家第二十几代的传人,他们都是清一色的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后裔。

  据他介绍,明清之际,郑成功保明抗清,率精兵强将出没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一带时,已有福建南安石井村的族人亲兵自海入江溯流经广东三水、四会等县到怀集,择居在怀集这一块地方。后来,郑氏兵败,又有延平王的一支为避乱从福建闽南一带踏海越水到这里定居。郑姓人家凭借着诚恳、智慧,很快便发家致富,成为当地望族。至清朝中后期,他们还以经销厘竹等发家致富。清末,经商的郑宏熙以“已具资当拓未来”的思想开始筹措改造老祖屋,建筑六德堂。郑宏熙借此希望膝下六个儿子个个都成为有德之人。

  房子全都坐东朝西

  记者发现九九奇门村里的房子全部是坐东朝西,郑涛初解释说,当时留下来的郑家兄弟还是不忘祖先,怀念着地处闽南的家乡。所以盖房子也都是按照闽南的建筑风格来建的,以寄思乡之情。那六德堂最让人感到费解的几个“九九”是不是也与此有关呢?郑涛初告诉记者,按照闽南建筑风格,相传取“九”为大,“九”为奇,主要是为借风水吉利之意,同时也以此表示有钱了仍不忘家乡。

  尽管外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六德堂这栋近百年的大宅里,人们只是怀着朴素的愿望,一门心思地只是想维持着祖上遗留下这片祖业,细心维护建筑古朴的原貌。郑涛初说:“虽然过着现代人的生活,但是守着祖先的这座古屋,心里感受还是不同的。”

  100多年来,又有多少人多少事,凝固在这一片清幽古村落的大宅里呢?

  六德堂布局

  六德堂大体沿中轴线中设三进大厅,后设楼房、碉楼、花园,前置小院,左右两厢各配三套厢房相拥抱。还有正厅、厢房、回廊、天井、前院、后花园等,以门相通,以巷相连,门中有门,巷里有巷,屋内有屋,环环相扣,是一座规模宏伟、别具一格的古典宅院。

  记者自从进入第一扇门起,就开始找不到方向,因为这里每十步必遇一门,暗合机窍,门门相通,户户相达。据介绍,当时六德堂的设计比较迂回、复杂,所以人们很难数清有99个门和窗。后人将“九九奇门”的六德堂称为“九九迷宫”。

  采写/摄影:本报记者庄杨杰通讯员方剑辉

  图:

  “九九奇门”六德堂门中有门,巷里有巷,屋内有屋,环环相扣,是一座规模宏大、别具一格的古典住宅。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