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元宵节"也沦为购物节、吃喝节的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10:18 云网

  “元宵节为何不敌情人节?”这是2月12日《中国青年报》一则述评报道的标题。土产元宵节和舶来情人节在今年只隔一天,商家对西方的情人节青睐有加,而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中国式情人节—————元宵节,却是十分看淡,“甚至连汤圆都是速冻食品”。文章由此得出结论:“洋玫瑰”盖过了“土汤圆”。

  其实,通过商业消费的热度来区分节日的高下,并不是一个妥切的角度。但恰如文

中所指出的那样,当前无论是“土节”还是“洋节”,其文化内涵都已被抽空,沦为“购物节”、“吃喝节”。试想,通过一场购物吃喝的狂欢,又能维护得了什么传统,传承得了什么文化?既是如此,元宵节没有同样成为购物节、吃喝节,或许我们更应该有的态度是庆幸。

  节日离不开物质的消费,然而只有物欲的节日是可耻的,更何况许多节日的物欲只不过是商业挑逗的结果。当前的情人节消费狂潮就是如此,看看如今的商家是如何为情人们助兴的:在北京,由纯铂金打造的玫瑰已经赫然亮相,据悉铂金的成本仅为万元,而该花的售价却为199999元且“决不打折”;在上海,进口玫瑰每枝价格攀升到30元~50元,某花市用999朵黑玫瑰扎成的大花球售价3.5万元;在各地,许多酒店已经借情人节之机从“春节冬眠期”苏醒,纷纷推出各式“情人节套餐”,最贵的一种—————入住总统套房+豪华轿车接送+豪华游轮宴会,索价竟达188888元……

  —————我仿佛看到商家在情人们迷醉目光背后的坏笑。如此消费,显然只不过是商家利用情人们的特殊心理借机实施的敲诈,是商业对文化、对人们的感情生活实施的“情骚扰”,是一种赤裸裸的“商业性前戏”。如此背景下的“元宵节敌不过情人节”,也便等同于“家花没有野花香”的道理,因为几千年过下来,人们对元宵节已经审美疲劳,情人节独获商业垂青再正常不过。我认为这种“垂青”几同亵渎—————试想,如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代价是188888元人民币,还有何感情、美感可言?如此“垂青”,有还不如没有。

  无度的商业炒作,势必会倒掉情人们的胃口。所以,对当前这种“元宵节不敌情人节”,“洋玫瑰”盖过了“土汤圆”现象,人们大可不必忧心忡忡。相反,我在担心的是,等2月14日疲软了以后,会不会有人再开始打正月十五的主意?

  ■之间

  责任编辑:寒武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