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缔造科技山水和谐新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10:44 南方日报

  2006年的早春,春寒料峭,松山湖8平方公里的水面波澜不兴,42公里长的滨江路上游人如织。

  从飞机上俯瞰,这片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低于20度坡度的平缓丘陵环抱着一个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湖面波光潋滟,树木繁茂,厂房、高层建筑傍水依山,美得让人心醉……

  上溯4年,松山湖还仅仅是决策者心中的一个蓝图,但松山湖的效率和速度令世人诧异:2002年初规划建园,2003年下半年开始招商,2005年第一批企业正式进入投产……在刚翻过去的2005年,松山湖产业园内已实现工业总产值20.08亿元,税收总额7142.37万元……这个刚刚起步的园区令世人惊艳。

  到目前为止,松山湖已建成100多公里道路和100万平方米建筑,生态新城形象初步显现。松山湖在不到5年时间,投资总额超过130亿元,松山湖已经初步展现出高科技园区的魅力和优势。

  “一年一大步,四年现风景”。松山湖,旧貌换了新颜。

  本报记者陈香国

  山色·湖景·科技园

  假如你从广州或深圳驱车过来,在石鼓下经东莞大道穿越东莞的繁华的腹地,再转入松山湖大道进入松山湖区,心情定会随着这方动人的山水飞扬起来。

  站在翠绿簇拥、鸟声如织的山顶,看蓝天绿水,浑然一色。那巨大背景装点的无数生动细节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山与林相拥,水与天相接,清风徐徐,湖畔吟唱,果树飘香,翠绿的峰峦下碧流苍茫,水墨皴染,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和山水相依,令人神往……

  这是现在的松山湖。与国内一些园区未建设便招商的做法不同,松山湖采取了先建设再招商的做法。东莞雄厚的财政实力使松山湖建设得以稳步快速推进,松山湖新城明年便可初具规模,而仅基础设施政府便已投资30多个亿人民币。松山湖的建设成为东莞市二十年所积累实力的一次集中释放。

  事实上,按照决策者“让科技共山水一色”的松山湖蓝图,从一开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及著名建筑设计公司的规划大师们就为松山湖确定了尊重自然,将人工设施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的建筑理念。

  在这一理念下,大师们现场踏勘了72平方公里内每一片坡地、谷地、历史遗迹,空前大胆突破了以往园区的建设的条条框框,在设计图纸上每一笔都显得独具匠心、浑然天成,于是有了人们对松山湖美景的惊艳:

  8车道的松山湖大道,按常规设计,她应是一条要推山填谷的笔直大道,而今变成一条依山就势,高低起伏的一条独具韵味的大道。大道还将依照地理走势,将有些原生态的小山包在绿化带中,道路绕小山两侧而过,成为中国道路建设史上一个独特的标本。

  大手笔建设高标准的园区道路,以及道路沿线的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道路绿化工程,按高标准建成的行政办公区、松山湖生产力促进基地、东莞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等重点设施以及东莞理工学院新校区、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等人力资本配套设施,使松山湖成为一个既有优美的湖光山色,又有浓厚的现代化气息,既保持江南水乡的温婉秀丽,又兼具现代化大都市的便捷繁荣的地方。

  “水是松山湖的灵魂。”松山湖规划建设局的局长李光霞这样跟记者说。事实上,松山湖的湖水清澈见底,湛蓝迷人,湖中小岛,若隐若现,景色怡人。对松山湖的雨水处理工程,建设者也煞费苦心。他们尽量减少完全铺装面积,让雨水直接渗入地下,通过湿地一些植物的净化功能,对雨水进行净化,以维持大自然的良性循环。针对湖区物种的单一性,建设者提出多元物种林态的改造策略。

  松山湖42公里的湖岸线,不是设计成堤坝,而是设计成草坡、石滩、台阶,让人能够亲近水,故称“亲水岸线”。

  在畅游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时,不少留学人员都会惊叹松山湖园区建设和资源环境如此之好,一位留英归来的博士说自己有宛如置身英国的感觉。而在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眼中,松山湖代表了东莞的未来。

  事实上,在紧绷神经的都市生活中,很少有地方像松山湖一样把快与慢衔接得如此和谐并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跨越单一思维创中国建筑样本

  “倘佯在松山湖的山水之间,仿佛置身于欧美漂亮的小镇,不仅因湖光山色美景,更为这里的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细处显功力,那一栋栋浑然天成的房子,仿佛是长在山上。”一个留英多年的博士这样惊叹。

  事实上,在规划蓝图上,松山湖采取三个圈层式用地结构模式。内圈层为生态区,中圈层为生活、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自然风光。规划中,松山湖2平方公里社区将设计为“中国第一社区”,将建成数字化社区和生态社区,充分体现新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

  松山湖的建筑群,按常规设计,建筑地基需要推平,而今以不破坏原始地质为前提,利用坡度变化,跨越单一思维,设计成依山而筑的园林式高低有致的低层建筑。因此,松山湖“长在山上的房子”的美誉也在坊间不胫而走。

  松山湖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松山湖在建筑设计机制上也有很大超越,一开始就直接向代表中国建筑水平的5位中青年建筑师发出邀请,由他们承担了行政办公小区、生产力大厦、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商务办公区等一批建筑的设计。同场竞技,这些大师使出了各自浑身解数,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松山湖也成为展示中国二十一世纪新建筑风格的舞台。另外,规划中的文化走廊、博物馆、影剧院、音乐厅等将营造出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负责松山湖中心区规划的朱荣远说,松山湖经济、政治、环境等各种资源的叠加是最好的,其设计均采用高标准。最先进的东西在这儿最有机会得到表达。

  来自北京的设计师齐欣谈到他设计的行政办公小区时告诉记者,该楼因面对开阔的湖面,如设计成一栋单独大楼就会造成对湖面的强大冲击。“我们在看湖,湖又怎样看我们呢?”因而齐欣设计出5座三角形建筑,从湖面看,就像迎面驶来的一支舰队。与齐欣作品相比,其余几位建筑师的作品均是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共同表现出对湖区、山地丘陵地貌特征的尊重和理解。有一次工人施工时发现学术中心的选址上,有一颗苍翠挺拔的古荔枝树,相关负责的建筑师则把大树作为一个设计元素,使树木与建筑物和谐共存。

  令这些国内顶尖的设计师欣喜的是,在这儿建筑师之间不仅是竞争,更多是互动。他说,以往若干建筑师同做一个城市,建筑物设计往往互不相干,而让一个建筑师做一个城市,则建筑物设计雷同单调,松山湖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建筑师、规划师、业主为共建一个新城良性互动。相互激励配合,一块儿讨论总图,群策群力彼此的建筑物由此形成空间对话,并在建筑物之间合成为广场或景观,这种突破,堪称是跨越单一思维的中国建筑可供借鉴的样本。

  朱荣远指出,过去人们用低成本概念经营东莞,今天我们要高起点经营松山湖,向人们提供高标准的城市生活。由此不仅吸引东莞人,还要吸引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精英到此工作居住,并通过他们带进财力与智力。

  轨道交通成就城市中心地位

  现在,东莞市政府已经将松山湖规划为“一城两中心”的一个新的城市中心,但是目前由于交通不便,两个中心还不能在功能上实现共同发展;而一旦轻轨开通,快速的交通方式将更加密切两个中心的联系,松山湖的建设步伐将大大加快;一些新城市中心的功能也将很快向松山湖倾斜;从而使松山湖更快地与莞城、同沙构成三位一体的主城区发展轴,成为东莞未来的经济科技中心。

  事实上,松山湖既是轨道线网最密集的地方,也是首期动工的两条线路的交汇点和换乘枢纽。

  东莞市轨道交通的总规划设计师之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李风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目前的规划,首期建设的轨道线路为R1线的莞城至松山湖段,在莞城从新城市中心出发,衔接万江汽车总站和南城客运站,直至松山湖中心区沁园路出口。

  与R1线路同时启动的是R3线路的松山湖段至常平;在常平与京九线东莞东站、广深线东莞站两条铁道线,以及和常平汽车客运站等公路线实现衔接。通过这条轻轨线,东莞将很容易通过东莞东站打通东莞与京九线、广梅汕线上各城市的交通命脉;通过东莞站,也将进一步加强东莞与广州、深圳以及香港的联系。

  李风军表示,R1线和R3线首期工程将在松山湖中心区交汇,因此将直接加强松山湖与市区以及松山湖与广、深各城市和香港的联系。线路一旦开通,从松山湖到东莞城区,将在20分钟之内到达。而通过广深铁路,松山湖到广、深与香港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一旦轨道交通投入运营,松山湖将很快发展成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的中心城市。

  而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讲,松山湖处于东莞的中心,东莞又处于广、深、香港经济走廊的中心地带;作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山湖借助轻轨将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松山湖将成为整个珠三角大区域的一个亮点,在整个珠三角的大区域里发挥中心功能。

  园区新贵

  金威啤酒(东莞)有限公司

  金威啤酒(东莞)有限公司是广东控股有限公司下属企业粤海啤酒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的核心企业金威啤酒集团于2004年10月在松山湖设立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金威啤酒公司是国内首家获得质量保证体系国际认证的啤酒生产企业,2002年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拥有国内乃至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现代化啤酒生产技术设备,是中国啤酒行业第一个全面应用“绿色工艺”的企业。

  2006年2月13日,金威啤酒(东莞)有限公司增资8亿元,项目总投资累计达16亿元,最大产能设计达80万吨/年,主要生产和销售金威啤酒,兼营啤酒、旅游业务。项目首期工程投资4亿元,年产20万吨,2005年11月已建成投产。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是由深圳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香港南北兄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等在松山湖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致力于开发专利药、仿制学名药,并生产各类新型药品制剂产品。项目一期投资总额6000万美元,主要采用控释、缓释及透皮等先进技术,生产制剂产品和部分原料药。目前,该公司已完成首期项目的设备安装与调试,初步具备生产能力,并将通过美国及欧洲的GMP认证。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决定于2006年2月13日与园区签订总额为6亿元的增资协议,建设胰岛素原料药车间和制剂生产线。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香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1月在松山湖北部工业城投资设立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2005年6月,世界500强企业——日本TDK公司全资收购了香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成为TDK的全资子公司。

  2006年2月3日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1500万美元,总投资累计达4500万美元,占地约120亩。企业首期投资已进入生产阶段,主要生产和销售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与动力电池等高新能源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

  创业故事

  “我为松山湖骄傲”

  采访松山湖规划建设局局长李光霞的时候已经是2006年春节前夕,在南方温润的空气里,节日的气氛浓浓的。在采访时,不断有电话打进来,作为负责松山湖规划建设的局长,李光霞相当忙碌。但她还是高兴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告诉记者,在松山湖工作经历虽然辛苦,但是想到自己为松山湖这座新城崛起奋斗过,这种自豪和欣慰是她一辈子的财富。

  李光霞是在2002年被任命为松山湖规划建设局局长的,当时她还在市规划局负责设计方面的工作。在李光霞的印象中,当时的松山湖一带荒草丛生、杂树疯长。除了散落在林区的松木山水库和星星点点的湖泊,四周大部分都是山和一片片荔枝林外,三三两两地还散落着一些鱼塘和养猪场,甚至连人都少见。

  当时为了建设湖滨路,李光霞带着工作人员徒步到现场去踏勘,经常是顶着烈日,一走就是大半天。她告诉记者,当时湖边根本就没有路,有些地方荒草甚至比人还要高,由于草高,根本看不清路面,有一次,她掉进了一个深坑中,慌乱中想爬出来,没想到却抓到了草丛中的蚂蚁窝,结果手被蚂蚁咬到,足足肿了一个多星期。

  2002年4月之后,园区内的道路奠基后,开始大规模建设,建设工人最多的时候,整个园区超过一万多人。李光霞告诉记者,作为规划建设部门,他们的任务非常重,但局里总共才25人,人手非常缺。所以,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忙的时候周末也要经常回来加班,平时有时要加班到凌晨一两点。“好在大家都是年轻人,再辛苦,咬咬牙,熬着熬着就过去了。”

  “所以辛苦都会过去的,人一辈子是很难有机会去干一番有意义的事业的,幸运的,假如你碰到了,你一定要去珍惜,所以,对那些已经过去的日子,我是自豪的,也是感恩的。”李光霞说。

  功能区链接

  行政办公区

  行政办公区是园区的行政中心,总建筑面积36738平方米,包括主办公区、附属办公区和展览接待中心。

  行政办公小区建筑构思独特,由著名法籍建筑师齐欣先生设计,是中国当代新建筑的典范。五幢贝壳似的主体建筑呈半圆形分布在松山湖北岸,向内围合成绿阴广场;外则可观碧波湖面,高空俯瞰,宛若珍珠撒落松山湖之滨,美丽之极。正观似舟,侧看似帆的建筑外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又恰似远航归来的科技之舟,停泊在松山湖畔,尽情享受着这里的山水风光。

  商务办公区

  商务办公区位于松山湖中心区核心位置,总占地面积133980平方米,建筑面积81958平方米,是由20栋三至六层的单体建筑组成的建筑群。

  商务办公区由我国最年轻的建筑大师崔恺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于小区的每一个空间,整个小区建筑掩映于坡地、沟壑、绿树丛中,栈桥、水榭、古树林、风铃塔……都是一幅幅与自然生动对话的情景。

  生产力促进基地

  生产力促进基地是实现松山湖发展定位和目标的核心功能区。它致力于汇聚国际的智力、资金、技术、品牌等资源,集研发、孵化与产业化一体,提高区域创新和产业支援服务能力,将成为各种要素聚合与增值的平台。

  图:

  越来越多的高科企业进驻松山湖园区。杨凯摄

  “水是松山湖的灵魂”,园区内山水新城融为一体,堪称样本。何建文摄

  松山湖园区将是轨道交通最密集的地区,图为松山湖大道。何建文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