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短板”是消除城市贫困的入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14:41 红网

  从本月起,上海市将有30万市民陆续获得一张“职业培训账户卡”,这张卡里将由政府注入2000元人民币,市民可持卡申请参加各项职业技能培训。从今年起,上海市将探索建立政府资助的“补贴培训个人账户”制度,2006年先为就业困难、需要提升技能的30万(郊区15万)市民建立补贴培训个人账户,并纳入今年上海市政府的实事项目。(据《中国青年报》2月13日报道)

  面对这条新闻,首先让人想起的日前引起热议的两项调查:一是城市贫富差距日渐加大,贫困正在发生“代际转移”;二是教育投入成为城市居民致贫的重要原因,而缺乏教育培训则使城市贫困人口陷入难以脱贫的恶性循环。上述调查结论组成的链条足以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贫困人口收入与幸福“木桶”上的最短的一块木板,只有补上这块“短板”,这只木桶才有可能逐渐蓄满温饱、小康、幸福之水。

  然而,面对这样一个难以蓄水的“木桶”,靠城市贫困人口自身显然无法进行修复。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怪圈:不接受教育,他们将因为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而继续贫困;接受教育,居高不下的教育成本将使他们原本困窘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最终的结局将使他们成为“马太效应”的应验者,穷者越穷,并且世代沿袭。这样的惊心结论,让人们不得不发出问询,谁能给他们以关照与扶助?

  首先应当承担起这一救助诉求的,当然是政府。因为普遍地实现人民的福利,是政府得以设立和存续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问题,在这一前提下,政府将如何进行城市消除贫困的具体操作,考验的是政府行政的智慧,决定的是扶贫的最终效果。上海市为困难市民提供教育培训资助的做法,展示的是他们以教育问题为扶贫缺口的思路。

  根据流传甚广的“木桶理论”,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木桶的最大蓄水量。在教育成为市民富裕程度“短板”的情况下,他们能够接受教育培训的程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们能够脱贫和最终获得幸福的水准。逢年过节的钱物资助,都不过是应急之举,尽管必要,但难以影响长远。而长远的考虑,应该是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增强贫困市民的就业能力,在充分和稳定的就业面前,贫困必将远遁。所以,我们有理由赞同上海市的做法,更多的地方政府不妨将教育“短板”作为消除城市贫困的入口。

  当然,政府必须为此拿出一笔不小的开支。从道义上讲,这是政府理应花费的投入。从效果上,政府也绝不会因此“吃亏”,反倒能在消除贫困等最终目标之外赢得更多的收益。比如,政府可以通过资助把培训的方向引往短缺性行业、岗位,因此加强对人才培养的调控能力,避免出现“技工慌”之类的人才失控问题。在人力资源素质普遍得以提升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同样可以因此改善,而税收的增长当然是政府此举所收获的经济利益。

  以人为本的要义之一是关怀人、成就人,消除城市贫困秉持人本理念的必然选择,就是在关怀人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如何成就人。既然教育已经成为“缺口”,那么为什么不能将其作为破题的“入口”呢?

  (稿源:红网)

  (作者:周之南)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