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皇民化教育”遗害台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15:12 中国台湾网

  日本长达50年的殖民教育,让不少台湾人丧失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并导致台湾政界亲日的大有人在

  有人告诉我,如今大陆网友最为讨厌的台湾艺人乃是歌手杨丞琳,皆因她曾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含笑说:“抗日战争才八年而已啊!”

  日语取代汉语

  本来艺人只是仗着年轻美丽,卖弄青春本钱,自张惠妹始,她们不懂政治、不学历史,皆属正常。杨小姐事件中我认为更应该关注的,是50多年后,对日本的认同感在台湾仍然不绝。都市中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虽然不至于如李登辉一样,恨不能加入日本国籍,但是这一族群在文化、思想上,却受日本影响颇深。

  很多大陆人不能明白,为何当初明明是日本侵略台湾,但台湾一些人在半个世纪之后仍然视日本为母国,视当时的国民党为外来政权。这一情形,其始作俑者为当年日本在台湾力推的“渐进式同化政策”。

  20世纪30年代起,“总督府”开始有意识大幅普及日语,向台湾人灌输日本国民精神。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台湾开始推行“皇民化教育”,废除了学校的汉文科,并且处处强调对于“过日语生活家庭”子弟的重视。此后,台湾人赖以接受汉语教育的私塾也被逐渐废除。

  直到今天,不管台湾的老人还是年轻人,交谈间多少夹杂着日语,其中既有日语汉字台语发音,也有日语汉字日语发音——这些日语都已经台语化了。

  中国文化认同缺失

  日本殖民教育给台湾社会留下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有两点。

  第一就是由于语言的失去导致中国文化认同的缺失。

  台湾在1937年开始的“皇民化运动”中,彻底普及日语和日本生活方式达到高潮。当时的“总督府”规定,废除中国原有的节日、宗教信仰和神灵,普及日本信仰的天照大神并让学生参拜神社;中国人应更换日本名字,报纸取消了汉语版面,甚至买车票也必须说日语。所以后来台湾有很多老人家,不会说后来的国语即普通话,只会说台语和日语。

  几十年后,对于日本殖民异常认同的李登辉、杜正胜(台湾现任“教育部长”)力推的“去中国化教育”,也是试图用台语教育改变台湾人的认同感,让两岸文字不通、习俗全非。

  第二点影响,就是如今台湾政界亲日的大有人在。

  当时日本为配合殖民政策,对台湾的“精英教育”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比如怂恿他们去日本本土上学等等。后来的“台独”前辈李登辉、辜宽敏之流,或者是被日本人选中的所谓“精英”,或者是台湾大地主。这些日本殖民时期的既得利益者,对于日本占领带给普通台湾民众的苦难,自然不会有所察觉。据说李登辉连看鲁迅的作品,都只能看日文版本,这样的文化和心理背景,为他之后的转变做了铺垫。

  畸形的“日本情结”

  1945年国民党接收台湾后,说实话,执政可谓一塌糊涂,特别是老蒋时代,一方面和台湾本省人关系相当紧张,一方面并不重视社会建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些在日本统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自然会记得,自己门口的公路是日本人修的,自己念的学校是日本人盖的。

  可当年日本人也在东北推行相似的殖民政策,直到现在,东北一些城市建筑都是日本殖民时期修建的,东北会日语的人也相当多,为什么不见东北人在心理上有亲日本意识,反而一提到日本无不深恶痛绝呢?

  究其根本,则是日本长达50年的殖民教育,造就了某些台湾人心中的“日本情结”。如今台湾的年轻一辈疯狂着迷于日本的流行文化和产品,更是兴起了一波又一波“哈日”风潮。台湾近年来淡化了国民党时期的“反日教育”色彩,老人们也不怎么向年轻人提起日本人当年在中国的暴行,反而是台湾当局一直跟他们说,“台湾”和“中国”是两个概念,中国被侵略并不等于台湾被侵略。因此,在这些年轻人的概念里,抗日战争也许并不是那么严重的事,他们看到对岸的年轻人“抵制日货”,也会感到不能理解。

  现在看看新闻就知道,绿营亲日,蓝营除了高金素梅等几个急先锋以外,也未见得就反日。在台湾,说《马关条约》好的人越来越少,与靖国神社势不两立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潜在部分台湾人文化血管中的“日本情结”,却不时牵动社会神经的敏感部分。

  (来源: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作者:林峰)

  编辑:季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