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南应走多元化城市发展道路——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强教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05:4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河南应走多元化城市发展道路——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强教授
李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还兼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家调查系统顾问、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等职。研究方向: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结构与社会问题、贫困问题、收入分配问题。

  隆冬季节,知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强教授,在他清华园的办公室里,就未来中国如何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以及河南应走什么样的城市发展道路,接受了本

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十一五”结束时,城乡人口将各占一半

  记者:城市化是“十一五”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未来5年建设期间,中国应走一条什么样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李强:“十五”期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城市圈,是长三角、珠三角。他们集中区域的发展优势,体现出了城市化的优点和优势。但城市化是一个过程,我们反对条件不具备时过度发展大城市。未来的中国人口城乡结构,应是四六开或者三七开,40%的农村人口,60%的城市人口,比较符合中国国情。一个国家有60%的人口是城市人口,那么就达到了现代化指标。2005年年底,中国城乡人口比例是42∶58,“十一五”结束(2010年)时,中华民族历史上将第一次出现城乡人口各占一半的情况。

  目前,近六成农民大体上还是依赖土地为生的,如果推进城市化,这些农民就要离开土地,他们能否适应现代化的职业和适应城市就业形势呢?如果不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就不要剥夺他们的土地,还让他们以种地为生。世界城市化进程都是百年完成的,中国想十几年、几十年完成,可能会引发很多问题。

  河南应找出适合中原地区模式的多元化城市发展道路

  记者:健康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必然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的河南,未来的城市化如何健康发展?

  李强:找出适合中原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模式,对河南来说任务很重。江浙也没有一味地发展大城市,小城镇星罗棋布,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河南地广人多,东西南北不一样,应发展适合中原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比如说河南的中等城市多一些,以中等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是可行的。在一些比较集中连片的地方,如郑州、开封、洛阳等,发展中原城市群也是可行的。但城市群对综合资源要求太高,河南应更加注重城市发展的环境因素,如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等问题。

  水源如何解决,对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是一大难题。南方的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降雨量最大的地区,他们也缺水,但比北部中原地区要好些。将来中原城市群太集中了,水资源如何解决?你看北京现在就出现问题了,缺水,南水北调还用河南一部分的水。北京因为特殊的地位,京津塘已形成这样一个城市带,没办法停下来了。河南将来缺水怎么调哪?城市发展不要采取一种模式,还是应该走一条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并举,适合当地特点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中国的城市发展应防止过度城市化和过度市郊化

  记者: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应该从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吸收哪些经验、接受哪些教训呢?

  李强:在国际的城市化历史进程中,有过这样几个教训。一个教训叫做过度城市化。城市发展速度慢了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但是如果条件不够,让人口在城市过度集中也不是好事情。这个现象在拉丁美洲表现得比较突出。拉丁美洲工业并没有达到很高的发展速度,但是人口大量地涌到城市中来了,所以就出现了贫民窟、贫民区等非常严峻的形势。在城市化发展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人们在农村居住不会产生问题,如果让大量的人口聚集到城市中来,问题倒反而显得比较突出了。所以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要防止出现过度城市化现象。

  美国近年来也在吸取一个教训,叫做过度市郊化。美国人口本来在城市里居住,后来嫌城里不好,大家都往郊区搬。今天美国很多的研究人员反思,认为当时是房地产商牵着市民的鼻子走。房地产商是为赚钱,只要有买主我就造房子,没有有效地利用资源,使得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资源,在短期内迅速消耗掉了,这个资源如果是作为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话,它可以做其他很多的规划。那么看它的教训,反思我们中国的情况,告诉我们在“十一五”期间也要防止出现过度市郊化,我们今天也有这种倾向。中国最近房子卖得很好,房地产商就到处去开发土地。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全世界是相当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会很突出。②10

  □本报记者胡心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