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搞清改革是什么,再辩该不该动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09:37 南方网
 南方社区 wenzhongsi

  走过改革开放二十八年之路的中国,如今却还徘徊在转型期的十字路口,虽然2005年被广泛认同为“中国改革反思年”,但是,当改革反思到目前尚无“国家级定论”的情况下,近来一种“改革不可动摇”的观点又再次把改革反思的社会论战推向了新的高潮。在这一轮改革反思的激烈论战中,围绕“改革该不该动摇”成了反思改革本身的问题,有从国家体制层面争论的、有从意识形态层面争论的、有从路线斗争层面争论的、有从社会制度层面争论的、有从公众利益层面争论的、

有从贫富差距层面争论的、有从人权保障层面争论的、有从国企改制层面争论的、有从生态环境层面争论的、有从反腐倡廉层面争论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的层面进行“改革该不该动摇”的激烈争论。乍一看,各有各的依据,各有各的理由,然而遗憾的是,谁也无法说服谁,谁也无法说让步。

  “改革该不该动摇”的激烈争论,先不说各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之所以能够言论自由地各抒己见,首先得感谢胡温新政管理下的政治开放环境和人权保障进步,因为这些争论体现的是国家尊重人的尊严——思想!只有每一个人的思想得到自由的释放,才能享受到人的尊严,正如布莱兹•帕斯卡所说一样:“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而“改革该不该动摇”的激烈争论,就是人的思想的自由释放,就是人的尊严的充分享受!!不过,围绕近期有关“改革该不该动摇”的激烈争论现象,愚下虽然不会评价任意一方的观点,但却愿以不同的看法提供另一种判断问题的思路,搞清“改革”是什么,再辩该不该“动摇”,是对是错,欢迎指教。

  首先,“改革不可动摇”论的命题犯了一个语法的逻辑错误,从一开始就没有交代清楚“改革”是什么?假如说“改革的方向不可动摇”的话,也许争论不会太激烈,但前提是必须说明“改革的方向”是“从贫穷——到温饱——到小康——到富裕”的整个历史进程,那么“改革的方向不可动摇”就是没有任何争论价值的争论。然而,“改革”本身却是一个中性名词,只有为“改革”附加一个“目标”名词后,“改革”本身才会起到变化的作用,例如“国企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等。换言之,“改革”一旦附加上某个“目标”名词就有了变化,“改革”是什么的答案也就出来了,那就是“改革”是针对某一“目标”需要变化的方式与方法。说到底,改革就是方式与方法(以下的“改革”表述皆指方式与方法)。

  其次,“改革不可动摇”论中的“动摇”一词,显然是一个形容词,既然上面已经解答了“改革”是什么,那么,显而易见的是,社会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得到进步的,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改革”必然要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去劣存优和去弊存利,这“有去有存”的变化过程就是“动摇”的过程,简言之“动摇”就是改变,而这个“改革”的“动摇”过程也正是人们用理智与理性保证社会良性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对“改革”的“动摇”的意义不但非常重大,而且非常必要。例如,中国的股市变化,就是非常典型的应用“改革”的不断“动摇”进行长期的改造,时至今日也没有停止对“改革”的“动摇”;又如,国企改制的是是非非,如今仍旧在不遗余力地变化中对“改革”进行着有序地“动摇”。……等等。如今中国社会诸多方面的矛盾,都在等待或者正在进行着对“改革”的有序“动摇”。这一切真实的变化还能说“改革不可动摇”吗?

  古往今来的社会变化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改革”的“动摇”使用,今天之所以会出现对“改革不可动摇”论的激烈争论,愚下认为除了本文上述原因外,更主要的问题是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实效性上。我们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上层政治情感色彩,“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在这样的上层政治情感色彩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开放,而且是在中国并没有形成阶层利益博弈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而且非常顺利,并创造出众多经济奇迹。由此不难看出,过去的改革开放虽然带有强烈的上层政治情感色彩,但却是完全符合民意的,并且得到了全体人民的支持拥护和配合参与。那个时段对社会变化的方方面面“改革”的“动摇”权力,无一不是掌握在国家(统治阶层)手中,几乎完全与人民“无关”。因此,才会变成改革开放到如今中国社会形成各阶层利益博弈局面下面对无数社会矛盾的“措手不及”,换言之,参与改革开放的主体长期被忽视了。

  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各阶层利益博弈局面非常复杂的社会,过去的改革开放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未来需要的是开放改革,而不再是改革开放。何谓开放改革,就是要恢复人民是社会变化的参与者和主力军,开放改革意味着用自下而上的民意推动“改革”的“动摇”式前进,同时也将中国社会开放式地置于全球背景下,学习、借鉴和接纳国际社会“改革”的“动摇”经验,为我所用,让中国社会在“改革”的“动摇”中良性有序的发展。

  改革开放与开放改革的历史实效性,说到底就是从自上而下的政治情感色彩转变到自下而上的全民参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来,这也许也叫做一种转型吧?!至于说在中国能否实现这样的转型,那是另一个话题,不再本文讨论之列。总之,搞清“改革”是什么,在辩该不该“动摇”,才是愚下的另类拙见,还望各位自己思考和判断。一家之言,仅此而已。

  我有话说>>>

  (编辑:徐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