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回归剧场,更回归百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10:00 河北日报

  作为国内研究曲艺的屈指可数的几位顶尖学者之一,汪景寿对相声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有着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2月10日,北京大学燕北园,汪景寿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时代造就了郭德纲

  新闻纵深:您听过郭德纲的相声吗?感觉如何?

  汪景寿:在听了他的相声之后,我的总体感觉是非常难得,非常好。

  具体来说,郭德纲有三大优点。第一,天赋极好,基本功极好。第二,真正懂得并继承了传统。第三,郭德纲的相声继承了传统,却又不拘泥传统,而是非常敏感,很有新意。

  新闻纵深:那么,这些优点是郭德纲“火”起来的主要原因吗?

  汪景寿:是基础性的原因。郭德纲的“火”,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说,现在我们的艺术环境相对要宽松得多。文革时期,李金斗不能登台演出,你知道为什么吗?就因为他长了一只“美国鼻子”!现在这种情况要好得多了。这为相声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近年来,社会心理趋于成熟,使人们有可能静下心来,欣赏传统艺术,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

  第三,就艺术界而言,前些年贪大求洋的风气正在被逐渐摒弃,如何从民族艺术本体出发,创造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成为艺术家们的追求。

  所谓时也,命也,机缘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出不了郭德纲,浮躁的时代也出不了郭德纲,只有艺术空气、社会心理、个人才能结合到一起,才能造就郭德纲。

  剧场不是相声救命稻草

  新闻纵深:相声的不景气已经持续了很多年。郭德纲走红之后,许多人都说,电视对相声的伤害很大,相声只有走进剧场,才有活路。这种说法对吗?

  汪景寿: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作为一种表演艺术,相声要求它的演员必须与观众交流,调动观众的生动联想,共同完成艺术创作。

  电视在相声的传播过程中,广播和电视都曾经起到过很大作用。但作为语言艺术的相声在本质上是与以视觉为主的电视存在冲突的,而电视的种种限制,也阻碍着相声的发展。

  不过这并不是相声滑坡的真正原因。

  新闻纵深:那么您认为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呢?

  汪景寿:我认为,相声的现状是内伤“三气”———贫气、俗气、贱气,就是旧相声胎里带来的低级趣味,外感“三浮”———浮躁、浮夸、浮华,就是相声版的社会不良风气。

  时下个别演员上得台来,挤眉弄眼,低三下四,自我作践,而一些创作的段子,讽刺则肆意夸大,歌颂则信口开河。可以说,这些问题不解决,相声艺术没办法不滑坡。进剧场不是相声救命稻草。

  相声必须说出百姓心里话

  新闻纵深:那么,新相声要达到什么标准才算好呢?郭德纲的未来之路应该怎么走?

  汪景寿:相声这样的市民艺术,它的生存根本在于它的市民性,一定要与时俱进,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对社会有所说明。一定要让观众在哈哈大笑之余,得到一定启迪。

  有一段歌颂农村致富的相声,说什么农民开上宝马牌轿车云云,引来连珠炮似的批评。广大拼搏在温饱线上的农民兄弟,聆听此等梦呓似的“歌颂”,不知作何感想?

  而德云社有一段相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就通过种种艺术手段,巧妙地讽刺了当前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说出了市民的心声。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相声。

  而形式方面,要牢记相声姓“笑”,要以“说”为本,吸取一切可以吸取的其他艺术细胞,溶入相声的血肉之躯,形成更多、更响的“包袱”。

  这样,社会功能与强大的娱乐功能相结合,才会是好的相声。

  我觉得,郭德纲应该坚持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出让老百姓真正喜闻乐见的相声。如此,则郭德纲有艺,百姓有耳福,相声也有救了。

  采访/本报记者 徐国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