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不了医保 开诊时间受限 哈市社区门诊难担首诊制重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11:30 生活报

  本报记者 孙畅

  日前,卫生部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工作。目前,哈尔滨市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0个,这些社区门诊的条件如何,是否能担当起“首诊”重任呢?13日,记者对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记者在走访哈市一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站时发现,与各大医院患者门庭若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区门诊五六个医生凑在一起聊天,十分悠闲。两三个正在点滴的患者,在需要拔针的时候喊一下护士。

  看到芦家社区卫生站的牌子,记者推开大门,看到一个通往二楼的楼梯,到了二层,一个大房间间壁成一个全科诊室、一个静点房间和药局,条件简陋。当记者询问是否可以用医保卡的时候,几位坐在大厅聊天的医护人员称,现在用不了,下个月市医保应该可以用了,但是省医保还是不行。

  记者随后来到先锋社区卫生服务站,除一位正在看幼儿奶粉的男士外,没有见到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据了解,该社区门诊可进行血尿常规、心电、B超等简单的常规检查,每天17时下班,没有夜诊服务。

  很多人都对大医院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感到无奈,那么老百姓为什么有病不去相对便宜很多的社区门诊呢?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市民中,他们都认为社区门诊不能让人放心。

  市民王女士说:“我去年怀孕的时候,因为出现了高血压的症状,去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医生帮我听胎心时,用一个看上去像‘细木漏斗’一样的木质仪器,感觉太原始了,而大医院都是用多普勒进行检查的。”王女士认为,如此陈旧的检查设施,让她感觉没有安全保障。

  “有的大夫不是全科医生,有些甚至只是保健科的大夫,他们能看病吗?”市民张先生对于社区门诊的首诊能力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说,感冒是小病,一般点滴用些青霉素或先锋类的药物,可是这样的药物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社区门诊不具备急救措施。有的社区医生为了安全,干脆换成其他类的消炎药,一些药物根本没有听说过,对其价格和副作用不是很了解,用着不放心,还不如直接就去大医院就诊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社区门诊最热闹的时候就数每个月给孩子打疫苗的那两天。其他时间,除了一些感冒在大医院看完后,拿着药物前来打针的患者,就是一些心脑血管慢性病患者来点滴一些疏通血管和保护心脏的药物。很少有人第一次患病先到社区门诊的。

  新闻链接:

  卫生部:社区医院试推“首诊制”小病不出社区

  卫生部在日前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后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即将建立,社区首诊制试点工作也将探索开展。

  社区医院首诊制,是指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先到社区医院,由社区医院根据每个居民的实际需要进行转诊。

  双向转诊制度,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就可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