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子女婚后不愿与父母同住,导致矛盾不断激化 家里的阶层鸿沟如何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14:38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谭月韶

  从贫穷到富裕,从农村到城市,观念从“传统”到“现代”。子女以“现代”的眼光打量父母,父母以“传统”的标准要求子女。随着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快,两代之间的鸿沟,早已不仅限于年龄上的代沟。

  一对老年夫妇,把女儿养育成人,憧憬着依靠女儿安度晚年时,两代人却因矛盾差点大打出手。近日,这对老年夫妇向记者哭诉了自己的遭遇,“希望通过社会的力量教育女儿,甚至不惜通过法律手段追讨女儿的欠款和赡养费”;而记者多次联系其女儿,对方却表示“没什么好说的”。

  女儿曾是二老的希望

  陈老伯和妻子陈姨都是河南人,一家人靠着每月几百元退休金生活。

  生活虽然艰难,但夫妇心里却充满希望,“独生女小美很聪明、美丽,是我们的骄傲”。陈老伯说,他曾在夜里零下18度的天气里,送女儿去补习,然后站在寒风中等女儿放学,希望早日把女儿培养成才。

  女儿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为供女儿上学,他们做起了小商贩,每天早出晚归,卖些针线、袜子背心之类的小商品,“虽然挣不了大钱,但那是女儿深造的保障”。

  在他们的资助下,女儿读了研究生。“尽管每天忙得晕头转向,但我们很开心,想着女儿毕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到时候把这边的房子卖了就去投奔女儿,一家人开开心心的住在一起!”

  据他们讲述,女儿小美很争气,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夫妇俩心里挺高兴。“想着反正以后和女儿住在一起,我们俩提前找了买主,家中房子卖了5万多元。然后去出租屋住,等女儿找到工作就搬。”

  矛盾逐渐升级

  2003年,女儿研究生毕业,凭着良好的综合素质成了江门一单位的公务员。“只等女儿一声‘令’下便举家南迁”,老俩口十分开心,“可这一等就是两年多,女儿没回来过,没有寄钱回家,甚至电话也懒得打”。

  去年11月,他们终于等到小美的电话。他们说女儿在电话中表示让他们带钱去买房子,“买了房就在这里安家”。夫妻俩欣喜若狂,当即收拾行李坐火车直奔广东。不料在广州火车站,矛盾就开始了。

  陈老伯说,当时他们带的行李多,有棉被有杂物,累得够呛。女儿和其丈夫小黄开着私家车接他们,谁料女儿却说:“快把这些脏东西扔了。”陈老伯一时气急道:“你不带我们自己带,不能扔!”双方为此吵起来。女儿和女婿驱车离去,把二老和一大堆行李扔在车站。直至天色渐黑,陈老伯才不得已放下面子打电话给女儿,然后上了回江门的车。陈姨说,一上车女儿就叫她拿4万元,她没给。大家都黑着脸,一路无语。

  此后几天,小美说要买房,陈姨终于把在老家卖房的5万多元交给她。过了几日,小美对他们说:“小黄不喜欢跟你们一起住,你们自己跟他说你们住几天就回老家。”老俩口一时愣住了:家中东西已卖光,而且钱给女儿了,还能回去吗?“后来女儿说了真话,原来她叫我们拿钱,是为了买另外一套房给我们住,因为女儿和丈夫不愿意跟我们一起住!”

  此后,双方常为这5万多元款项发生争吵。不久,在小美单位领导见证下,小美给父母签了一张借款5万余元的合同。

  但矛盾还在升级,“女儿甚至明确表示以后不会给我们一分钱”。今年元旦,女儿和女婿把东西搬离居住地。次日,“女婿竟回来叫我们搬走”,老俩口连忙报警,民警赶至现场后却认为这是“家庭琐事”。

  记者手记

  “小家庭”搏击“大家庭”

  詹雨鑫

  陈老伯夫妇单方面的陈述,可能并非全貌。毕竟我们未能如愿采访到小美,她理亏、不屑或难以言状,不得而知。或许是“老也彷徨,少也彷徨”吧。

  就目前的纠葛来看,“子女婚后不愿与老人同住”乃至于“子女在激烈的矛盾中不愿意赡养老人”成了矛盾的主线。老少几代同堂而居,是中国人的传统,正如“四世同堂”历来为人所乐道一样。

  可现今这种家庭模式连同赡养方式正在起变化。

  有趣闻说,某公寓里住着美国人、法国人和中国人。一次公寓遭遇火灾,美国人急忙抱出他的妻子,法国人急忙抱出他的情人,而中国人最先背出他的老母。美国父母认为,子女离家意味着独立自主,而中国父母往往认为,子女离家意味着分离。

  我们生活在东方,但随着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独立性越来越强,他们愿意追求二人世界,组织自己的小家庭,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有相对自由的时间、空间。而老一辈的生活阅历与此就有了矛盾。认知不同所产生的代沟,是两代人难以沟通、难以同屋檐的根源之一。

  纪伯伦说:“孩子的身体来自父母,灵魂却属于自己。”成年子女当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最起码有权利去选择生活方式。而父母与子女同住、相互照应的愿望无可厚非,父母年纪大了,理所应当享受子女照顾。可父母子女之间是否沟通过,父母有没有问过子女的意见,子女有没有仔细考虑,主动向父母说明?有改进的可能性吗?

  很多年轻人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之过往已大大增强,“大家庭”日趋瓦解,“小家庭”渐成潮流。

  在当前我国家庭赡养方式中,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的比例越来越高,有些大城市已高达60%至70%,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也以“分开居住、经济分担、精神慰藉”的方式为主。现代成年子女要求相对独立生活的愿望并非离经叛道,其间包含着对亲情的明智抉择:与其“代沟”之下难以相处、心理对抗步步紧逼,倒不如合理“分隔”、适当自主,营造两代相处的宽松环境,以尽享亲情。

  不过,须知“尽享亲情”,也并非“分开居住”就能实现。父母的让步,离不了子女实实在在的赡养举措。所以同住与否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如若不住在一起,子女该以何种方式尽孝,以何种方式与老人们沟通。

  图:

  与子女同堂共居,是老人们的普遍愿望。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