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你姓我姓本同姓你谈他谈大家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14:52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你姓我姓本同姓你谈他谈大家谈

  

你姓我姓本同姓你谈他谈大家谈

  

你姓我姓本同姓你谈他谈大家谈
2月12日下午,2006新百家姓商都大团圆活动重点项目之一的“百家姓论坛”在大众生态健身园商务厅举行,论坛由本报副总编辑王守国主持,本次活动的总顾问姓氏文化专家袁义达、张新斌先进行了专题演讲,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代表们竞相举手发言,提问的字条多达几十张,袁义达、张新斌、陈建魁、李立新、李乔都尽量给予解答,场面非常热烈,这里将专家演讲主要观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用自然科学研究姓氏文化

  袁义达研究员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是“太有意义了”,他围绕自己的评价展开了论述。

  有些网络上说一个月以前我们公布的百家姓排行是第一次,这个消息并不是很确切。其实,我们中国科学院在19年以前(1987年)就通过新华社公布了一次当时全国姓氏分布的头100个大姓,这次是19年以后又公布了一次新百家大姓,所以这应该是第二次。姓氏文化历来是社会科学范畴,而我们是用自然科学来研究姓氏文化。

  过去人们认为,城里人对姓氏不感兴趣,觉得这只是一个符号,没什么用,无非是祖上留下的。至于这个姓氏怎么来的,并不很清楚,也不想知道这个姓氏的来历。但是农村不一样,对姓氏的重视程度,主要表现在修谱。而这次我们百家大姓的公布,恰恰在城市、在网络上、在消息灵通的地方在平时并不重视姓氏的地方引起了关注。为什么会这样?这个热点才是真正的热点。

  网络上说我们中科院的百家姓调查表标榜了文化和科学的双重标准,他们的意思我很清楚,姓氏文化有文化吗,姓氏是科学吗?所以我在这儿着重谈这两个(问题):姓氏文化和姓氏科学。

  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个名家,他认为姓氏是无稽之谈。确实他的话说了之后,很多人对姓氏觉得是无稽之谈。但随后有个姓张的学者,当时他出了五本姓氏书。他说:“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

  他在研究中国人姓氏的起源和考证以后,发现中国人的姓氏价值。

  不同的学者,研究姓氏会有不同的发现,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都有他的道理。为什么用自然科学对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我们肯定有道理,因为它是符合生物学规律的。姓氏至少是遗传的,表现在遗传生物学里头。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是决定男性和女性的,Y染色体是决定男性的,也就是说,我们男性身上必须有这个Y染色体,在遗传中这个染色体是不变的,我们的理论出发点就在这儿。我们认为姓氏就是Y染色体的文化表现,所以我们研究姓氏的分布和姓氏的历史,就是研究人类的男性遗传物质的进化和分布的情况,这是我们的宗旨,也就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我们通过文化现象,也就是研究姓氏来看待千百年来Y染色体的进化情况。

  中国的姓氏现在有4000多个,在历史上有2万多个,而真正起源时只有几十个,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姓氏遗传是无稽之谈?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寻根,既是寻我们的祖先的根,也是父系社会的根。中华传统文化也是父传子的传统血液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就是中国人的姓氏文化。

  所以我说,咱们的姓氏有文化吗?是有文化的!是非常好的文化!大文化!我们姓氏寻根是不是科学?是科学!姓氏文化和遗传学文化是互相印证的文化,遗传文化就是姓氏文化,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非常伟大的文化,同时也是科学的文化。

  最近老是有记者问我新百家姓同老百家姓什么关系?有人说老百家姓都一千多年了,我们新百家姓只有一百个姓氏,而且念起来不顺口,有很多这样的指责。这个我觉得我很冤枉。为什么?非要比新百家姓和老百家姓谁好,这不存在可比性。我们不是在研究新百家姓,我们只是研究生物学的现象。

  姓氏研究的三大作用

  张新斌研究员就姓氏文化的作用谈了三个观点。

  我们的中华姓氏研究这几年特别热,我想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姓氏学就是一个文化学。大家知道,我们的“李王张刘”,我们的“赵钱孙李”,它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中国姓氏从起源一直到现在,和我们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和我们中华民族紧密相连。姓氏是和我们祖先、和我们中国历史上一些制度的发生、一些文化现象紧密地连在一块。所以说,我们这么多人研究它,就是因为它确实有魅力。

  第二,姓氏就是政治学。中华民族的联系有很多纽带,大家知道,汉字是个纽带,龙凤文化是个纽带,还有个纽带就是我们中华姓氏。在海外的所有华人,不管你加入了什么国籍,你的皮肤,你的长相变不了,你的姓氏也变不了,你可能叫李约翰,但是你还是姓李,你不能把你的中国姓氏丢掉了,这是增强我们中华凝聚力的一个最大的政治资本。

  第三,姓氏学就是经济学。它为什么是经济学?中国的改革发展成功的最大经验是吸引海外华人进行投资,发展经济,另外通过他们牵线,又吸引了很多外国客商来,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其他国家是有区别的,这也是我们中国姓氏的魅力。就我们河南来说,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姓氏文化资源,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姓氏寻根资源,可以吸引上亿的海外华侨到我们河南寻根,我们的寻根文化资源的潜力是无穷的。

  大河报长期服务姓氏寻根

  作为论坛的主持人,王守国副总编向代表们简要介绍了大河报近年来在姓氏文化、寻根文化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作为一个传媒人,结合我们大河报搞这次活动的特点,我简单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传媒人对姓氏文化,尤其是姓氏文化热的一点理解。

  比较关注姓氏文化的同志都应该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中华大地上掀起的寻根文化热,但是那是在哲学的层面上进行的,主要是思考根文化的东西,和绝大多数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对接,没有发生内在的关联,所以热了一阵之后,除了留下一批论文、一批论著,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是近十年来,尤其是最近五年来,寻根文化、姓氏文化又一次兴起,这一次是自下而上的、有非常坚实的民众基础。

  我们大河报亲历,或者是重点参与的姓氏文化活动就有好几起。比如2003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我们河南郑州召开,我们大河报派出庞大的采访队伍,沿着客家人从河南迁徙的路线行走采访,在大会召开的当天,我们出版了“客家文化丛书”向大会献礼。到目前为止,世界客家人的网站上,我们大河报发表的文章还在那儿挂着。此后三年,每一届世界客家人恳亲大会召开的时候,至少从河南大学出版社订购客家人丛书三千套。

  姓氏文化的再次崛起和掀起热潮是和我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和当前大文化的内在需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所以这个活动非常扎实有效,而且是方兴未艾。这样的活动对增加姓氏文化、区域文化的凝聚力、自豪感、向心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甚至是无可替代的。

  从经济层面上,我们河南去年就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过渡,可以说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以姓氏文化为代表的寻根文化充当着极其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社会层面上,可以说姓氏文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最本质的元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少读者在报名日期截止之后,还一再来函来电,甚至专门拿着资料到大河报强烈要求参加此次活动,可见我们现在的寻根文化和姓氏文化有着非常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上世纪80年代那一次以哲学界为代表的文化寻根有着本质的差异,我不是说哲学的寻根没有价值,而是说我们这个寻根有着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现场交流异常热烈

  专家专题研究之后,代表们纷纷提问,但是问题主要集中在各自姓氏的起源和明初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的问题。

  专家们认为,姓氏的起源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涉及到具体的姓氏演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好是以各自比较可靠的族谱为依据,可以到族谱中记载的姓氏发源地去找族谱,加以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线索。

  至于大槐树的问题,专家们认为,中国人口迁移历史上有几个大的地方,主要是当时的交通问题。山西洪洞县可能是北方地区移民的点,好多移民都在那个地方聚集。广东有一个南雄县,那是南方往北方移民的聚集点。大槐树下移民也就是说明初的时候,洪洞县是比较集中的地方。从那个地方离开后经过两代以后可能忘了自己祖籍,就记得祖上说我们是从大槐树来的,所以大槐树就成了标志,中国几大移民点都有这样的传说。(本次论坛由郑州亚伟速录友情提供速录支持)

  □首席记者张体义文记者王建立平伟图

  本报副总编辑王守国

  活动总顾问袁义达

  姓氏代表和民间姓氏研究者都听得非常认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