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桂源:汕头精神是潮汕大锣鼓央视演出成功的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16:50 大华网

  潮汕大锣鼓晋京亮相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取得圆满成功,震撼人心的潮汕大锣鼓给全国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汕大锣鼓为央视元宵晚会擂出了高潮,也擂出汕头人的意气昂扬的精神风貌,为汕头人民争了光。赴京演出的潮汕大锣鼓艺术团的几十名成员在汕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艺术团团长陈桂源的率领下于前天晚上载誉归来,顺利抵达汕头。

  昨天下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桂源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陈桂源副部长告诉记者,

潮汕大锣鼓演出成功是汕头人民充分发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精神,上下凝心聚力、奋发图强的崭新精神面貌的一个具体体现,“汕头精神”是演出成功的动力和精神源泉。

  亮相央视是体现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举措

  谈起潮汕大锣鼓亮相央视,陈桂源告诉记者,整台节目十分火爆,让观众见识了潮汕大锣鼓的风采,潮汕大锣鼓作为地方性的民间文艺品种,此次上央视意义深远,对于提高潮汕大锣鼓知名度、影响力非常重要,同时也提高了汕头乃至潮汕地区的知名度。建设文化大市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潮汕大锣鼓上中央电视台大型晚会本身便是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对潮汕大锣鼓、潮汕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潮汕音乐、潮汕大锣鼓如何传承、如何发展是一个大课题,对传统只继承无创新便意味着落伍、丧失生命力,此次潮汕大锣鼓不仅对传统进行了继承,而且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加进了不少现代元素,使潮汕大锣鼓更具有动感、具有观赏性。

  陈桂源认为,此次潮汕大锣鼓有三个突出特点,具体是三个“结合”,一是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乐曲一气呵成、动感十足,潮汕大锣鼓原先乐曲轻重缓急、起伏过于明显,50秒的演出中,为体现最精华的精髓,乐曲改成节拍明快、激烈的节奏,在不太明显的跌宕起伏中始终擂出激烈的气势、擂出高潮,使《鼓鸣盛世》节目真正成为元宵晚会的压轴戏;二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潮州音乐原先没有舞蹈成分,司鼓与打钹如何加进完美的舞蹈动作,这里面也凝聚了中央电视台导演罗伟和所有艺术团成员的一片心血,反复修改排练,终于做到最好的结合;三是动与静的结合。此次在中央电视台演出最大的收获是如何对潮汕大锣鼓进行创新,潮汕大锣鼓要拥有市场和观众,就要改革创新,才能永葆青春。

  “汕头精神”是圆满完成演出任务的精神动力

  “艺术团的团员们都是好样的!”陈桂源对赴京参加演出的艺术团所有演职员都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自从2005年12月29日进行动员、今年1月12日上京直到演出成功,艺团团员们奋斗了许多个日日夜夜。1月12日中午从汕头出发,当天下午6点多抵达北京就直奔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排练地点进行节目的编排,当晚一整夜都没睡,翌日7点吃早餐,9点赶到中央电视台走台,一直到当天下午4点多才回到驻地再研究动作,当夜排到夜里1点多大家才开始休息,这样一下子连续排练了整整36个小时。“你无法想象,当效果不能达到要求时大家的那种焦急,再如何千锤百炼、再辛苦大家都愿意。”

  据陈桂源介绍,排练十分辛苦,每天回到驻地都是深夜,但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丝毫懈怠。鼓手的手指因节奏加快、排练时时常打到鼓沿上,鼓上常常可见到血迹,而打钹的女团员手指因为长时间系着钹带子,手指皮肤都开裂、变紫变黑了。不仅如此,不少人因为水土不服拉肚子、熬夜上火、感冒发烧,但都边吃药边排练。每一个人都坚持振作精神全力以赴。汕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芸还专程上京到驻地看望大家,鼓励大家要擂出汕头人的威风、擂出汕头人的志气,这给大家以很大的鼓舞。

  陈桂源说,团员们精益求精,顽强的拼搏精神十分难能可贵,一句话,这都是来自当前全市人民实践“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汕头精神,上下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汕头精神”是他们圆满完成演出任务的精神源泉。

  台前幕后都给汕头人民争了光

  据陈桂源介绍,在本月11日晚会录制完成后,央视导演罗伟激动地对汕头的演员们说:你们辛苦了,辛苦得有价值,你看场面那么火爆,一阵掌声又一阵掌声,你们终于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我们的节目不仅是不俗的,而且是整台晚会最好的节目。

  而在1月14日,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当晚吃饭后进央视录音,录完音后现场导演栾导演相当高兴:“简直是奇迹,汕头队进步太快了。”随后,栾导演提出放录音对动作。因为打击乐不同其它音乐,鼓点节奏随意性较大,要对上录音很不容易。但是第一次、第二次的对音都准确无误,栾导演佩服得连称“简直是奇迹”。

  因为整台晚会的需要,潮汕大锣鼓的演出时间又从原定的68秒改成了后来的50秒,大家又一丝不苟地重新进行排练,直到导演满意。陈桂源说:“不管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汕头潮汕大锣鼓艺术团都给汕头人民争了光,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本报记者邵建生

  (责任编辑:林琳、蔡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