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80万农民“饮水难”两年迎刃而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09:27 南方日报

  十五大手笔

  “十五”期间,随着广东十大民心工程之一的农村饮水难工程的展开,农民饮水难题在两年内就迎刃而解。到2005年底,广东180万农民不再为饮水难而忧愁。

  事实上,这只是“十五”期间成就斐然的广东水利建设的一小部分。让人们记忆犹

深的还有,2005年6月,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及省三防指挥部统领下,广东顽强抗击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里面,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功不可没,它构筑起保护城市的铜墙铁壁。据预测,城乡水利防灾减灾总体工程完成后,直接受益人口约有5000万人。

  城乡760万人告别饮水难

  “十五”期间,广东省还有1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没有解决,160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水质不达标。有的是因地貌造成的水源性缺水,如岩溶地貌的云浮、石灰岩地貌的清远、英德等;有的是水质性缺水,如因污染造成的粤东地区;有的是工程性缺水,这种情况遍布全省各地,而工业争水、水资源浪费等也造成农民无水可饮。

  为解决农民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从2002年起,省委、省政府就开始运筹帷幄,下定决心下大力气纾解民困。345宗农村饮水工程相继上马,计划解决554万人的饮水问题。

  2003年9月,“农村饮水工程”被列为省委、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之一。2004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湛江召开现场会议,总结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并决定用2年时间(2004-2005年)重点解决农村180万人饮水困难,完成全省农村饮水解困任务。用5年时间(2004-2008年)全面改善1600万人的饮水条件,使之饮上清洁卫生水。

  除去省委省政府拨款3.13亿元外,其余款项均由地方自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易后难”的实施原则,16市的农村饮水工程争先动工,从挖井引取地下水、建设蓄水水库到建设引水通道或自来水管道,通过实施西南部改水治旱、“田头水池”和实施解决农村饮水难工程,各级政府打了一场漂亮的硬仗。

  2005年底,列入农村饮水解困规划的955宗工程大部分基本完成,全省180万农民基本上实现饮水解困。整个“十五”期间,我省水利工程还解决了包括城乡人口在内760万人的饮水难问题。饮水工程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人们的幸福工程。

  当然,目前全省还有2208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约占农村人口的40%以上,从“十一五”开始,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要转入实施饮水安全工程阶段,尽快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539亿打造水利防灾减灾工程

  投资总额约达539亿元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至2005年底也走过了约两年的建设路。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是2003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的“十项民心工程”之一,也是投资额最大的一项工程。这项治水民心工程共涉及290个大项目,计划用3-5年时间完成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用5-8年时间完成江海堤围建设、大中型水库除险达标建设。

  2003年10月21日,省委、省政府在梅州市召开全省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现场动员大会,29日,由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北江大堤加固达标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成为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大规模兴起的良好开端。目前,这项遍及全省每个角落的治水工程正深入铺开,290宗工程总体已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其中153宗进入施工高峰期,14宗项目整体完工,另有一大批子项目已竣工并交付使用。已验收的单元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70%以上。

  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539亿元,这个庞大的资金不可能全部靠财政“买单”,那么钱从哪来?其中大部分要依靠地方自筹,各地在解决资金难题时想尽办法、各显神通。东莞大堤所需5.7亿元建设资金,东莞市政府决定由市财政划拨,一步到位;中山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从财政资金、水利规费、水利基金等渠道保证5年内筹集12.48亿元用于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4100万元。一些地方还通过发动社会募捐、拍卖水利工程冠名权等形式筹资。梅州市的“一江两岸”建设则把堤围改造与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吸引企业更多投资,开创了全国城市堤防建设的“梅州模式”,成为全国水利建设市场化的典范。

  迄今,全省共落实建设资金143.62亿元,其中中央拨款13.74亿元,省级补助41.04亿元,市县自筹88.84亿元,共完成投资总额117.49亿元。历经近两年建设的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已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目标也离之不远了。

  据预测,总体工程完成后,直接受益人口约有5000万人。较高标准的城市防洪工程和主要江海堤围工程可捍卫人口约4000万人,捍卫耕地约1400万亩,捍卫固定资产和GDP保守估算超过全省总量的60%。在发生50年一遇的洪水情况下,大中型水库可确保安全,县城以上城镇可得到有效防御,可大大减少灾害损失。经对水库效益测算和采用灾害经济损失代替法对城市防洪、江海堤围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粗略的评估测算,平均每年可减少洪水和台风暴潮灾害天气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和获得其他效益共约60亿元。

  记者苏稻香通讯员粤水婷

  “十五”已建的水利明星工程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投资41亿元)

  珠江口门一期整治(投资3.2亿元)

  北江大堤加固达标工程建设(投资21.97亿元)

  潮州供水枢纽工程(投资14.49亿元)

  “十五”水利数字

  新增水库库容:2.28亿立方米

  新增堤围长度:410公里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57千公顷

  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3.97千公顷

  新增治涝面积:20.86千公顷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3.92平方公里

  新增小水电装机:209.36万千瓦

  机电排灌维修与改造:99.773万千瓦

  图:

  广大农民对改水工程投入了极大热情。吴粤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