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怎样破解节日“洋”盛“土”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12:00 光明网
叶雷

  西方节日和中国节日的“比拼”,近几年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呈现出“洋”盛“土”衰的特征,元旦节PK不过圣诞节、七夕中国情人节PK不过西方情人节。这不,“洋玫瑰”盖过“土汤圆”,元宵节不敌情人节,又成了今天的要闻。(《中国青年报》2月12日)

  虽然许多媒体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如今无论是土节,还是洋节,其文化内涵都已被抽空,沦为购物节、吃喝节的代名词。但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忧虑的问题,众所周知,

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保持民族认同感的壁垒,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催化剂,因为节日是不分阶级阶层的,不分国别的,它只有民族传统和区别的,节日“洋”盛“土”衰实质是一种民族文化危机,间接但长远地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这一现象,重视它,破解它。

  为什么节日会“洋”盛“土”衰呢?我想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的发展,全球文化交流和普适伦理的宣传,西方国家“文化霸权”政策的推行,必然会带动节日的全球化;二是西方文化对当代中国人已经不再陌生,而商家处于盈利的思考,迎合了这股洋节浪潮,捕捉、制造了许许多多花样百出的消费热点;三是国内许多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聒噪宣传,唯利是图的报道,有意无意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四是西方节日强调吃、喝、消费、交际等物质化的层面,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现实世界人的某种需要。

  如何破解节日“洋”盛“土”衰,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呢?我想主要是三种途径,一是寄望民族文化警醒,依靠民间的力量来落实;二是寄望文化人和传媒机构,依靠文化宣传和社会舆论来引导;三是通过政府行为,动用公权力和资源来推动传统节日复兴。毫无疑问,三种途径并用的效果是最好的,但目前我们主要依靠的是第一种途径,第二种途径发挥作用不大,有时甚至在其反作用,第三种途径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基本处于缺失状态。但这三种途径,效果最明显、最快的应该是第三种途径,站在民族精神和文化情感的战略高度,政府应责无旁贷地为之努力。

  笔者以为,在充分尊重公民过什么节日、怎样过的自主选择权利的同时,政府用力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育领域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有意识地介绍传统节日;二是利用党和国家掌握的喉舌——媒体,进行宣传引导,有意识地淡化对洋节的宣传;三是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文化内容,号召各行各业,特别是商业领域进行气氛烘托;四是动用公用资源,举办一系列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特别是满足青年人交往、寻求快乐需要的活动,使节日成为人们狂欢的盛宴,做足传统节日“秀”,让传统节日流行起来,至少要让其中某些要素成为潮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