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绕城公路“卡脖子”车祸频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2:14 江南时报

  2006年2月15日17时15分,在绕城公路18.8公里处,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厦门金龙大客车(沪AR6817),因前方车辆减速,在避让过程中驶下道路右侧路基。截至发稿时,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2人轻伤,其余31人均为不同程度的碰擦伤。据了解,该车核载39人,实载35人。

  事发后,公安交警、交通、安检等部门及时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并迅速勘查清理了

事故现场。南京市政府刘建副秘书长等有关领导前往伤者所在医院探望,市委罗志军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抢救伤者,并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该事故并非偶然。在此前三天,这个路段共发生三起事故。为何该路段车祸频发?交通交管部门对此有何紧急预案?我们从这几起事故中该汲取什么教训?

  A现场:车身下拖出两具尸体

  昨日晚间7点多钟,记者接报后赶到现场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记者乘坐的出租车被堵在离事故发生地近一公里的地方。记者随即下车,穿过车辆的长河,跑步奔向事故发生地点。与记者一起向前狂奔的,还有5名前来增援的警察。

  远远看到,前方警灯闪耀,灯火通明。

  种种迹象显示,这是一起让人揪心的大事故。

  事故发生在南京绕城公路秦淮河大桥的南端。现场围了大量人群,有堵车之后下来围观的过客,也有附近的村民。两辆吊车正在就位,它们长长的铁臂,正伸向10多米下地方,在那里,一辆大客车侧躺着,玻璃全无,车旁边荒草枯黄,毫无生机。

  大客车翻倒在路基下的泽地内,到处是水和泥。记者从车头的位置走到近距离察看,车内空空荡荡的,座椅横着伸在空中,给人以怪异之感。一只皮鞋丢在车边紧靠车辆钢架的位置,鞋里面垫着一只手工做的红色鞋垫,还是崭新的。

  当记者离开车辆返回围观群众中询问情况时,被告知车下还压着人。记者借着昏暗的灯光仔细观察后,看见了一张刚刚露出车身的模糊的脸庞。

  19:13,一辆吊车的长臂从空中探过来,随着咔嚓声响,钢索拉起大客车的一头,救援人员迅速将露出车身的尸体拖出来,那个身体变得软绵绵的男性被装入裹尸袋内。

  随后,另一具男性尸体从更深处被拖了出来。

  这是这场车祸中最为不幸的两个人。

  B目击:“这种地方迟早要出事”

  居住在附近河头村的一位村民目睹了这辆车冲向死亡。

  “当时那辆车的速度很快,从秦淮河大桥上冲下来,猛地撞到了那堵砖头砌的防护墙上,前面的玻璃整个飞出去老远,然后大客车就从坡上滚下来了。”

  另一位叫孔祥干的村民则听到了“轰隆隆”的响声,随后得知公路那边出大事故了。

  “三天出了四次事故,这一次终于死人了。”他说。

  出事地点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鬼门关”。从安徽出发往上海,需经过长江三桥,然后经过南京的绕城公路往东北方向上沪宁高速公路。这段绕城公路是必经之路。

  在事发地点之前,路况极佳,并且全封闭,感觉像是高速公路,速度很容易快起来。秦淮河大桥在整条道路上缓缓隆起,驶往大桥的车辆不大容易看到前面的路况,而在驶下大桥时候,几乎没有任何过渡,道路突然由三车道变成两车道,最右边的一条车道的尽头,是一堵短短的斜向修建的水泥防护墙,司机行驶至此,往往感到突然,躲闪不及,就容易造成事故。

  “这种地方,迟早要出事。”孔祥干愤愤地说。

  58岁的孔祥干刚刚参加了营救工作,身上还带着血迹,对于这样的不幸,他显然不能漠然。

  “昨天已经有一辆大客车在这里出事,差点翻下来,幸亏司机处理及时,大客车擦着前面的钢护栏停住了。”

  而在13日下午3时许,该路段发生十车连环相撞,导致一轿车上母女俩受轻伤。最先出事的也是一辆上海牌照的大客车。

  而据了解,该地点发生车祸并非从这几天开始,而是由来已久,很多外地的司机都知道,这里是“鬼门关”。

  C营救:就像抗战那劲头

  事故发生后,附近河头村的村民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营救者。58岁的孔祥干与大伙一起,将5个重伤员抬到了10多米高的路面上。由于刚下过雨,路基泥泞湿滑,这项工作非常艰难。

  “你没有看到那个救人的场面,老百姓简直就像抗战打鬼子。”孔祥干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衣,背上还沾着血迹。

  但是,有些现象让村民们感到遗憾。

  “一个警察和一个保安最先到达现场,看了一下又上车走了。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在村民救人的时候,他们手插在口袋里,站在一边看着,什么也不干。”有村民说,“后来大队警察和救援人员来了,他们拉起警戒线,然后大声呵斥救人的村民出去,没有丝毫感谢的表示。”不过,这一切都在短暂中改变了。

  随后的救援在南京市政府和南京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的指挥下井然有序地进行下去。伤员被迅速送往解放军454医院救治。

  19:50左右,两台吊车将失事大客车艰难地吊上路面。现场营救基本结束。

  不过大批媒体记者遗憾地发现,在现场找不到一个权威的消息来源,没有一个新闻发言人在现场提供事故的确切信息。

  D医护人员跑着救治

  晚上8点多钟,记者赶到了解放军空军四五四医院。此时的四五四医院大厅,记者看到医护人员拿着救伤工具和药水瓶在急诊室和观察室来回地跑着,一名妇女衣服上全是血,哭着被4个人抬出了医院的大厅。据急诊室的负责医生介绍,这次翻车的人员一共有33名,其中有两名乘客在现场当场死亡,18名伤者已经被送到了南京市军区总院接受急诊,而12名伤者正在该院抢救治疗。

  记者在该院3楼的骨科24号、25号、26号病房看到了5名伤者,其中4名女士,1名男伤者年纪稍大,正在接受医生的诊治。

  E看着车在空中翻转

  “当时,我只看见驾驶员把车开错了路道,他想往道上开,但是还没来及,车就掉了下去,”皖庐江县的一名伤者凤腊梅哭着告诉记者。

  据凤腊梅回忆,她是坐在紧靠车门的一个位置,当时就听见有人一声尖叫,还没反应过来,车子就一直在空中翻转了,挡风玻璃“哗”的一声,碎在自己面前。霎时间,凤腊梅脑子里空白一片。

  “我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知道要拼命地去抓前面的扶手,要活着,要活着……”凤腊梅也许是惊吓过度,说话开始激动起来。

  她告诉记者,“我看见车子在不停地翻转,坐在我前面的是一个老头,他先被车子从车门甩了出去,”等自己反应过来的时候,车子已经坠落在一个水潭里,没想到的是,她也从车门被甩了出去,双腿动弹不得。

  “看到车子翻倒在地上,听见大家的呼喊和哭声,还有我身上的血,我傻住了,这一幕让我觉得似乎是瞬间的事,我摸了摸腿,已经没有了知觉,我开始四处寻找我的包,”凤腊梅说,因为这次坐车目的就是要去上海打工,证件都在自己包里,要是掉了,什么都没有了。躺在病床上的凤腊梅突然坐起来,拿起放在床头的包翻了起来,她把身份证给记者看了好几遍,心里安心了许多,就又躺了下来继续说着。

  “后来我挪着双腿,爬向了翻倒的客车,去找自己的行李,”凤腊梅告诉记者,在她爬向客车的时候,看见驾驶员脸上有血,但好像没有受很重的伤,驾驶员在现场跑来跑去打电话报警,那个被甩出车外的老头也没怎么受伤,也在帮忙报警。

  “一个小时不到,110就赶到了现场,抢救了我们!”

  在病床前,记者看见凤腊梅躺在病床上,腿上已经被打上了石膏,她把脸半埋在被子里。

  F“现在我只想回家”

  在骨科26号病房里,记者看到了一位女伤者,她仰着头,眼睛直直地看着房顶。

  她叫张银花,庐江县人,也是要去上海打工的。

  “哇的一声,我抬头一看的时候,车子已经翻了好几圈了,”“当我躺在地上,往车里看的时候,看见一个人在车里拼命地往外爬,车子就这么突然往下一沉,那个人就再也没出来了!是我亲眼看见那人死的,”张银花说,当大家都纷纷爬出了车外后,他们都在互相找人,突然发现少了一个,后来才知道,也是被压在了车里,死掉了。

  当记者问她,有没有通知家里人时,她抱着被子哭了,“我心里很矛盾,我害怕让他们担心,但是又想向他们说一声”。

  记者帮张银花拨通了庐江县家里人的电话,听见亲人的声音,张银花已经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家乡话和家人说起了这次交通意外。

  在一楼的挂水室里,记者看见了其余的伤者,他们头部都裹着纱布,挂点滴,似乎还没有缓过神来。

  “当时我晕车,翻车时,我什么都不知道”一位从旁人处打听到才14岁的小女孩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着,“后来我爬了出去,看见好多人在求救,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在一旁的另一个小女孩告诉记者,今年她17岁,刚才那个是她的妹妹,今天是带着她一起去上海打工的,“当时,我吓呆了……现在我只想回家!”

  G此地刚刚发生十车相撞

  2月13日下午3时许,南京绕城公路秦淮河大桥路段发生十车连环追尾的车祸,所幸无人员伤亡。此次事故除两辆大客受损较轻外,其他几辆轿车头尾均不同程度地受损。

  据车祸现场第三辆被撞车辆的司机介绍,事发当时,天空下起小雨,司机们视线受限。当他开车由南向北行驶到秦淮河大桥的下桥路段时,突然听到猛烈的撞车声,当他刹车时,已经来不及了,自己的车子已撞到前面两辆已经撞在一起的大客车上。但仅一分钟之后,后面又有5辆车接连撞了上来。交警分析,现场车辆的车距较小,在雨天路滑的情况下相继追尾,从而导致了这次8车连环相撞的交通事故。

  据交警介绍,这次车祸除司机个人的原因外,也与当时的天气和该路段的路况有一定关系。该路段是宁杭二期的施工路段,因此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首先,在下桥的地方,路形发生变化,由三股车道变成两股,而附近又没有车辆导流线;其次由于此处处于下坡段,不宜急刹车。

  H疑问:谁制造了“鬼门关”

  为什么?

  面对频频发生的事故,难以抑制人们心中的疑问。

  据了解,从秦淮河大桥向东南方向的这个断头,是宁杭公路二期改造的历史遗留问题。知情人透露,该路段之所以没能扩建为三车道,可能是由于建设方在征地时遇到了困难。因此造成了一过大桥道路急速变窄的问题。

  孔祥干等村民称这个地方为“卡脖子路”。

  日前在这里出过事的一位司机曾经向媒体指责该路段设计有问题。这位司机认为,前面的路况较好,车速相对较快,而至此从三车道突然变成双车道,车子一下子变得很挤,非常容易出问题。而行驶在最外面的车道上的车辆,如果前面有车,就不容易发现前面的路突然没了,处置不当,就会摔到路下面去。

  而有关专家则表示,路况不佳只是一个原因,而如果路政部门能够对这一隐患给予足够重视,理应设置醒目的交通标志,并且要加大标志的频次。

  而实际情形是,在记者赶往事发地点的过程中,仅仅在大约1公里处看到有一块标志,上面注明前面是宁杭二期改造施工,限速60公里。

  据了解,由于日前发生多起交通事故,路政部门昨日还增设了一块标志,提醒乘客前面由三车道变为两车道。

  除此之外,在这个“鬼门关”前,就没有任何提醒了。

  而在路面上,变道前也没有明显的导流线来提醒司机注意变道行驶。

  相关专家表示,目前所设置的标志过于简单,数量少,不完善,而且距离隐患地点太近,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事故发生的促成因素。

  而孔祥干等村民也表示,出了那么多事故,才好不容易增加了一块标志,“这些人简直不拿人命当回事”。

  令人欣慰的是,昨天的这场大事故,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整治“卡脖子”看来不会太久。

  《江南时报》(2006年02月16日第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