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下乡遇“亲人”回沈认“亲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4:41 华商网-华商晨报

  晨报讯(记者杨立科)“能遇到‘小四’一家人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赫杰感慨地说。

  30多年前,赫杰作为知青下乡到清原县农村。在陌生的环境里,他感受到了“小四”一家亲人般的温暖。如今回沈的他,也将“小四”看做自己的手足兄弟般给予照顾。

  “怕我想家给我做可口饭菜”

  1968年,16岁的沈阳青年赫杰作为知青,下乡到清原县英额门公社长春屯大队第七小队,被分配到陈忠亚大伯家,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陈大伯一家世代居住在山沟里,陈大伯为人朴实热情,他共有9个子女,日子过得很紧巴。

  “陈大伯他们一家人手把手地教我干农活。冬天天气寒冷,大伯大娘把热炕头让我睡。每逢节假日,大伯大娘怕我想家,都为我做上可口的饭菜。”赫杰说,由于那时经济条件有限,炒盐豆、炖大豆腐、高粱米干饭就是最好的饭菜。有时大伯还在炕上摆上桌子,烫一壶酒,爷俩边喝边聊,想家的念头就淡了。

  有一次,赫杰感冒发烧,大娘拿出仅有的一点白面,为他做“疙瘩汤”,还放上一个鸡蛋。过了一段时间赫杰身体恢复,又回到青年点的集体生活中。

  赫杰回忆说,“大伯大娘怕青年点没有菜苦着,隔几天就让最小的儿子‘小四’为我送鸡蛋酱、小葱青菜等。”

  有一次冬天,“小四”给赫杰送来咸鸭蛋,从怀里掏出来时还热乎乎地带着体温。赫杰笑着说,“当时我的这一切待遇就连‘小四’都享受不着。”

  回沈与“小四”成为一家人

  1975年,赫杰抽调回沈阳工作,每逢节假日他都回农村去看望陈大伯一家人。

  如今,“小四”的儿子都长大了,考上了西安某重点大学。由于交通不便,赫杰家成了“小四儿子”的中转站。

  每逢寒暑假“小四儿子”回来,赫杰都到车站去接他,开学时为他买车票送他上车。

  “小四”农闲时也经常到沈阳串门,为赫杰带来山区的土特产:野生蘑菇,大公鸡……“我们全家人见到‘小四’都格外高兴。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陪着‘小四’喝酒聊天,‘小四’就像我们一家人似的。”赫杰高兴地说。

  每当看到这个场面,左邻右舍就会问赫杰:“他是你家的什么亲戚?”赫杰自豪地说,“那是我下乡青年点第二故乡的亲戚,是我的手足兄弟。”

  如今50多岁的赫杰,每当回忆起当年下乡的事情,他的心情都难以平静,在那黄土山沟里,他遇到了一生难以割舍的“亲人”。

  辽宁省知青联谊会副会长刘戈说,“当年全省下乡的知青大约有200多万人,很多知青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或者在当地安家。同时,知青下乡为当地带去了知识、文化,也改变了当时一部分农村落后贫困的状态。农民和知青间的这种感情一直会延续下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