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叩问——高产能否再超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5:5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叩问——高产能否再超越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叩问——高产能否再超越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叩问——高产能否再超越
2004年5月,国家科技部开始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5年,河南小麦产量首次突破2500万吨大关,增产量占全国1/3,并率先创造了在黄淮海地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亩产超吨半粮的超高产记录。

  为啥还要“超高产”

  河南人屡创高产

  徐公民(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近5年来,全国小麦播种面积、总产量连年减少,河南小麦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7300万亩以上,总产量始终稳定在200亿公斤以上,这两个数字分别占全国的1/5和1/4,连年成为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第一大省。

  河南小麦亩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0公斤左右;2000年~2002年,玉米亩产338.8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高22.9公斤。在国内,这两大作物的单产水平河南是较高的。

  增产靠单产

  郭天财(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农大教授、博导):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取得空前发展:1978年至1999年21年间,我国粮食总产年均增长2.47%,单产年均增速为2.78%。

  分析粮食增长的原因,除播种面积略有增加外,主要在于单产的提高。据测算,我国粮食总产要从2003年的4.3亿吨恢复到2006年的5亿吨、2010年的5.4亿吨,单产的年增长率应分别达到2.3%和3.1%。

  河南粮食安全不等于河南人吃粮安全

  徐公民:200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继1984年达到400公斤以后,连续21年没有增加。与此同时,世界谷物产量连续4年低于消费量,平均每年缺口5800万吨。尽管河南粮食相对安全,但处于中国和世界“缺粮”中的河南人,吃粮并不安全。

  2004年5月国家开始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我省承担了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让我省主持承担该课题,是因为我省小麦、玉米面积和产量在全国粮食作物中占有很大比重,同时还有依托河南农大组建的全国唯一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而且小麦、玉米近年来优良品种迭出。

  “高产”的概念是流动的

  好品种仍然当家

  侯一军(温县祥云镇大尚村村委会主任):我村2400口人,3100多亩耕地,以前小麦单产老是在450公斤左右徘徊,我们认为这也就到头了。可去年实施粮丰工程项目后,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一下子跃到650公斤到700公斤。其中,主要是因为品种对路,栽培技术先进了。我们镇经过筛选,玉米种的全是“郑单958”。村民们称赞它长得匀称:“没有一棵空杆,是个兵就扛一杆枪。”可见,有了好品种当家,良种良法配套,就能增产。

  施肥的账值得算

  牛春香(温县祥云镇喜合村农民):施肥有讲究。以前,我家种地图省事,一亩地一下子撒上70公斤,我们当地人称它为“一炮轰”。项目实施后,经测土化验,我们用的是三元复合肥,犁地时把肥料掩在犁沟内,每亩只用50公斤。结果产量不一样,看来“(施肥)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的传统施肥技术已经不适合高产区使用了。

  侯永红(温县祥云镇大尚村农民):以前,没把种玉米当回事,总想着人又不吃,因此施肥是种地时顺垄“一炮轰”。去年不一样了,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我的地用的是平安公司土壤养分速测仪测试后的配方肥,花费省下了以前买化肥的钱。要知道,肥料占农民种地现金投入的一半啊!去年玉米和小麦收入达到1万元。

  郭天财:化肥用多了,不仅浪费资金,更要害的是形成土地板结,污染地下水和空气。“粮丰工程”引入推广环境友好肥料,有利于在追求高产的同时,争取较好的生态效益。通过改善配方、秸秆还田等措施,小麦、玉米增产幅度都在20%以上。

  不该被淡忘的良法

  吕有法(温县祥云镇村农民):我想说两点,一是小麦防治纹枯病。这种病是我们高产区的通病,病菌在小麦基部节间发生,一般要影响产量30%。以前,我家的单产也就是400~450公斤。去年,我按照技术指导,分蘖期、拔节期各喷一次药,到麦收时根部全是白的,亩产上升到600多公斤,邻居们都说效果好。

  再一个是播种。机播用了十几年了,去年机播调整了耧腿间距,种小麦是宽行23厘米,窄行15厘米,种玉米是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我感到苗长得均衡、长势壮。看来是通风透光效果好。

  “公司+农户”是实施高产攻关的好载体

  吕平安(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公司地处祥云镇,去年,按照省、市、县、镇的部署,参与组织全镇农户实施“粮丰工程”项目。万亩小麦核心区平均亩产584.7公斤,5263亩夏玉米平均亩产704.5公斤,合计一年两熟单产1289.23公斤,达到了项目设计目标。

  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有当家品种。我公司培育的“豫麦49—198”,具有优质、高产、耐病、抗倒综合优势,审定时超高产区试第一,被誉为高产区的半冬性最好品种。通过项目实施,该品种推广面积成十倍扩大,也做出了大的贡献。

  二是统管技术。按照项目要求和专家们提出的技术规程,我们全民发动,广泛宣传,进村培训,现场示范,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管理技术规范,促进了大面积的均衡增产。

  三是让利于农民。全镇大多数农户都在种我公司的小麦品种,种后按合同由我公司收购。他们既是一家一家的经营户,同时又是有人所说的“公司雇员”。近年来,他们卖种子我们及时兑现现金,种地有利润。去年实施“粮丰工程”,我公司拿有限的项目经费补助给农民,鼓励他们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目的还是增加收成和收入,结果农民很买账。“公司+农户”适宜于市场经营,实施政府科技攻关项目效果也好。

  科技储粮无限

  两年时间,从吨粮到吨半粮

  郭天财:以前,小麦、玉米高产研究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合力,充分增加粮食总产。我省实施的“河南小麦夏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首要特点就是技术集成,分别集成了高产灌区、中产灌区和豫西丘陵旱作区小麦、夏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2005年,我省在黄淮海地区率先创造了公顷(15亩)连片小麦平均亩产683.4公斤、玉米平均亩产1006.85公斤的历史最高记录。相对于上世纪末我省的吨粮田又是一次大的跨越。

  社会成效是巨大的。2005年,项目区23个县共增产粮食202.23万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5.48亿元。2006年10月为项目第一阶段截止期。

  “粮丰工程”政府是主导

  徐公民:“粮丰工程”是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国家科技部签订合同后,由省科技厅主管,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省农业厅及课题所在示范基地的市、县共同组织实施的,要确保完成具体的“产量、效益、生态”指标,同时达到“出产量、出人才、出技术、出经验”,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目的。

  科技的事情应该科学办。在分解落实专题研究示范内容和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了“择优委托和公开招标相结合”的方式,而且对专题实施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新机制。测试产量,都是现场丈量、当众称重,其收成也是实实在在的。

  库存有限,科技储量无限

  徐公民:1978年~1999年间,我国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扣除资金投入因素外,40%归功于技术进步。在技术进步对粮食单产提高的贡献中,研究推广优良品种所占的贡献份额为33.8%,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占34.1%,植物保护等防灾技术占14.2%,土壤改良等生态治理技术占17.9%。“粮丰工程”集成已有科技成果,创新实用增产技术,对支撑未来粮食持续高产具有重要作用。

  王俊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从纵向看,高产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流动的概念,而横向对比,我国的高产更是相对的。和欧美高产国家相比,我国小麦平均单产仅为荷兰的46%,水稻是埃及的67%,玉米是意大利的46%。构成差距的原因除自然资源差异外,主要是科技的差距:品种潜力与国际最高水平的差距;配套生产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方面的差距;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差距。

  除良种良法外,我比较关注农业机械化问题,属于科技“硬件”方面的问题。例如收割机留下的麦茬,15厘米最宜,可国产机留下的是20~30厘米;秸秆粉碎,切割的长度也不符合要求。国内有关单位研制的集免耕、播种、镇压、施肥、喷洒于一身的先进机械,目前还不能和农艺要求吻合。千万别小看机械化的作用,温县祥云镇农民能够因地施肥,就在于为他们服务的平安种业公司配备了先进的土壤养分速测仪。将来,机械化将为超越高产做出份额明显的贡献。

  总的来说,尽管世界范围内存在着粮食安全问题,但应该相信:粮食库存有限,科技储粮无限!④6

  □本报记者程梁

  专家在示范田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讲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