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对“洋节”不必太担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9:24 环球时报

  2月12日是元宵节,2月14日是情人节。相距如此之近,这一中一西两个节日,各自在中国的遭遇如何呢?

  衡量某个“洋节”在中国民间的接纳度,更准确的指标,大概不是看它是不是法定的公休日,而是看它的“节日经济”规模。也正是从“节日经济”规模这个指标上,今年不少中国媒体得出了“元宵节敌不过情人节”的结论。

  有人在网上发帖《别让“情人”风头盖过了“元宵”》,说:“即使今年西方的情人节与元宵节时间紧挨,也不能让‘情人情调’挤丢‘普天同庆,与民同乐’的文化内涵,更不能借此为那些想入非非之事开绿灯,给社会给家庭造成麻烦与乱子。”还有人将此提高到文化盛衰和传统存亡的高度,把“保卫”中国传统节日看成是“保住中国人文化尊严和身份认同”的大是大非问题;还有文章呼吁中国民众“警惕西节东进下的自我殖民”。

  然而,多项调查发现,愿意过“洋节”的中国人似乎并非属于“数典忘祖”之辈。中国一项调查发现,尽管过“洋节”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他们其实是“土洋兼顾”:69%的人仍最喜欢过春节,6%的人喜欢过圣诞节,25%的人表示两个节都喜欢过。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过“洋节”的中国人,最高消费水平在501元以上的占2.6%,而去年中国春节期间各地人均花费在1000元到1万元之间。

  中国人选择的母亲节、情人节、父亲节都是“人情味”十足的节日,而非“洋味”十足的节日,而颇能代表西方文化特色的万圣节、复活节,则因其不能理想地传情达意和不符合中国人思维方式,而无法在中国流行。而且,“洋节”进了中国,也被“中国化”了:在问及“过洋节方式”时,53.6%的受访者回答“与朋友娱乐”,35.8%的答案是“与家人团聚”,31.3%的答案是“送礼物”,基本上是“洋节土过”或“中西合璧”,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如何过“原汁原味”的西方节日。

  其实,不仅中国人在过“洋节”,“洋人”也在过中国节。两周前,我刚在伦敦观赏到了英国人过中国春节的众生百态:在据说是有史以来华人地区之外规模最大的春节庆祝活动中,各种肤色的英国人也在煞有介事地舞金狮、舞彩龙、放鞭炮、习武术、踩高跷、耍把式、用蹩脚的粤语互祝“恭喜发财”……迄今为止,似乎未闻哪些英国人呼吁什么“警惕东节西进下的自我殖民”。▲

  (摘自2月13日《金融时报》,原题:中国时兴过“洋节”?作者魏城)

  《环球时报》(2006年02月14日第六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