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周敦颐后人祠堂“孖祠堂”风蚀残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9:37 南方日报

  周敦颐后人祠堂“孖祠堂”风蚀残缺

  修缮文物政府缺钱华侨担忧助臂无门

  本报讯(记者/严丽君通讯员/赵丽丽曾纯青)“孖祠堂是我们的根,在许多海外同乡侨胞心目中,这比祖屋都重要。”这座岭南地区罕见的“孖祠堂”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已近4年

,但毫无修缮动静,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南村老村民周楫航感到很难向众多海外乡亲交代。“虽然大家都表示愿意尽力支持祠堂修缮,但成了文物保护单位以后我们已无权修缮,至今这事仍然一点动静也没有。”他告诉记者,每次侨胞回乡,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事。

  800年前《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第九代传人从湖南来到这里垦荒种植,创建南村,至今已传至31代。为纪念先人,南村公园特为周敦颐立像,并在公园内开辟大片莲池。

  记者见到的“孖祠堂”虽已不见人来人往的热闹,却也气势堂皇。“孖祠堂”又名“周氏大宗祠”,占地近2700平方米,由两座建筑结构基本相同且并排在一起的祠堂组成,故俗称“孖祠堂”。祠堂仍保持着“三进”格局,深达46米。政协有关专家表示,同姓不同房的祠堂一般都分开设立,像这样两房祠堂靠在一起的情况确实罕见。

  遗憾的是,由于年久失修,加上文革期间的毁坏,如今“孖祠堂”内许多精致的砖雕、灰雕等都已风蚀残缺。多年来,村民们陆续对祠堂进行了几次小修小补。2002年7月,该祠堂被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地板破了,我们想弄点水泥补上,但被有关部门制止了”,周理尧说。按规定,成为文物后,祠堂的修缮必须经过文物部门的批准。

  据了解,该市目前有文物保护单位数百家,其中许多宗族祠堂、老屋、庙宇隐藏于郊区村落。由于年代久远,且缺乏必要的保护和修缮,不少建筑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后随时间流逝而越发残旧。广州市侨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其实海外侨胞和当地群众对这些传统建筑有浓厚感情,也很愿意出钱出力支持修缮。可是,对文物保护单位特有的修缮要求却使当地百姓无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参与调研的广州市政协有关专家表示,这样庞大的修缮计划,必然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划,然后分步实施。南村党支部书记周锦波告诉记者,整座祠堂的修缮花费可能需要过千万,尽管海内外乡亲积极性很高,估计最多也只能筹措到二三百万的资金。“虽然缺口仍然很大,但政府有关部门的牵头很重要。万事开头难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