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唐宋:人虽逝,艺不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9:41 东方网

  90岁的著名舞蹈家戴爱莲2月9日溘然长逝。作为“拉班舞谱”的第三代传人,“拉班舞谱”的后继乏人和举步维艰成为戴爱莲生前最放心不下的事。

  “拉班舞谱”由现代舞理论之父、匈牙利人鲁道夫.拉班所创,以数学、力学、人体解剖学为基础,运用各种形象的符号,精确、灵便地分析、记录舞蹈。戴爱莲用这种特殊的“语言”把国外最先进的舞蹈技术和艺术引进国内,又以同样的方式记录分析中国民间舞蹈

艺术并将其推向世界。然而,由于“拉班舞谱”耗时费力,又不能创造利润,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戴爱莲的忧虑,折射出我国民间艺术研究和传承的困境。由于对民间艺术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经费不足,设施落后,缺乏法律保障,不少优秀的民间艺术走向衰落,“人亡艺绝”的现象比比皆是。随着西藏老艺人的去世,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将无人传唱。84岁的蒙古族长调歌王哈扎布病逝,却没有留下一张完整的唱片,他所擅长的潮尔道(长调的一种)濒临灭绝。“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分钟都在消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这样疾呼。

  很多蜚声中外的艺术家都善于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归国华侨戴爱莲终生迷恋少数民族舞蹈,她六下云南,和白族姐妹共度火把节,记录她们缤纷的舞姿,80多岁时还坐着拖拉机到云南村寨考察当地的舞蹈,使中国民间舞蹈登上了现代艺术舞台,走向了海外。胡松华曾向10多位少数民族歌手拜师学艺,他说:“没有这些民歌手和他们所传承的民族歌唱艺术,我绝不会有今日的成就。”音乐家王洛宾将毕生情感交给大西北,在他看来,充满传奇色彩的丝绸之路不是骆驼队踩出来的,而是用美丽的民歌铺成的。沿着民歌铺成的道路,王洛宾创作、改编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成为西北民歌之王。

  这些艺术大师之所以醉心于民间艺术,是因为民间艺术不仅给了他们创作的激情和最真诚的感动,也给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今天,当我们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聆听《吉祥三宝》那来自大草原的歌声,当我们在保利剧院感受用灵魂舞蹈、用生命歌唱的《云南映象》,当内蒙古无伴奏合唱团捧回世界大奖,这些饱含民间特色的艺术,让人心灵震颤!我们的优秀民间艺术不仅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更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是古老而现代的东方美的象征。

  戴爱莲不止一次地叮嘱她的弟子:“要爱国,要爱我们民族的文化。”第一个将蒙古族长调搬上舞台、推向世界的歌王哈扎布在辞世之前,郑重地赠给曾向他学艺的拉苏荣一个打火机,表达了希望长调艺术薪火相传的深厚寓意。在现代化的大潮中,抢救、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是紧迫的文化课题,更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在一树千枝、一泉万派的民间艺术中,有我们祖先的沧桑背影,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有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足迹。


作者:唐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