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换肺”没输一滴血 我省肺移植手术获得历史性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09:56 云南日报

  为活命每天使劲呼吸呼吸再呼吸

  肺叶病变像蜂窝临沧小伙难喘气

  昆医附一院“换肺”没输一滴血

  

“换肺”没输一滴血 我省肺移植手术获得历史性突破

  苏军昌康复出院

  核心速读

  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独立完成了“非体外循环下单肺移植”手术,用一枚供肺为32岁的患者苏军昌换掉病变的右肺。昨日,苏军昌康复出院。据该院医生介绍,这次手术创下了手术时间最短、心跳不停止、不借助体外循环转流和不输一滴血的肺移植手术纪录,我省肺移植手术获得历史性的突破。

  得了肺病:像无形大手掐住脖子

  昨天下午3时,昆医附一院为苏军昌举办了一个隆重的欢送仪式。接过鲜花,苏军昌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苏军昌告诉记者,他是临沧市凤庆县的农民。12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后来一直咳嗽、咳浓痰,有时候痰中还带有血丝。当地医生开了些草药,服过之后稍有好转,却未断根,多年来,一直被顽固的咳嗽症状折磨。

  25岁时,苏军昌的体力已经无法和同龄人相比,别人可以一次背上二三十斤柴火,可他却力不从心;别人可以在田间地头尽情的歌唱,可他却觉得劳动时气力就是不够用,别说是唱歌,就是一边劳动一边说话都有困难。27岁时,他已经不能和往常一样爬山、跑步;也不能和往常一样唱歌。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使劲地呼吸、呼吸,似乎有一只无形的塑料袋套住了他的嘴巴和鼻孔,一只无形的大手掐住了他的脖子,压迫他的胸脯。从那以后,他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每天的任务就是使劲地呼吸,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

  减免20万:高额手术费吓住小伙

  去年12月19日,苏军昌来到昆医附一院胸外科,经过几次专家会诊,最后确定为多发性肺囊肿。苏军昌的右肺病变严重,肺上布满了形如蜂窝眼般的孔洞,生命危在旦夕。起死回生的唯一办法就是换肺,附一院为此成立了由院长陈明清带队的专家治疗小组,决定为他实施“右肺单肺移植手术”。

  苏军昌说,10多年间,为了给他治病,家里十分贫困。来昆明时,大哥、小舅子和妻子东挪西凑,好不容易才凑了几千块钱。当得知有办法可以彻底治好他的病,全家人都充满了希望,可听说换肺需要几十万元的手术费后,他们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就算砸锅卖铁,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治病,苏军昌拒绝了手术治疗。

  不换掉坏了的右肺,苏军昌就只有死路一条,医院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免除20多万元的医疗费,做手术来挽救他的生命。为此,医院做出了可行性评估,并对手术中的每一个具体细节设计到万无一失。

  摘去右肺:换上新肺没流一滴血

  昆医附一院胸外科主任洪志鹏说,1月12日上午8时,由附一院胸外科牵头,在12个相关科室的通力合作下,苏军昌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一系列的换肺前的准备工作,11时30分,开始进行右肺移植手术,整个手术历时6个多小时。

  苏军昌的妻子、大哥、小舅子一直焦急地守在手术室门口。直到傍晚6点多钟,他们才看到苏军昌被推出手术室,此时,只见他像睡着了一样,静静地躺在推车上,“手术到底成功了吗?”全家人把目光一起转向了医生。“放心,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换上去的新肺是吻合的。”全家人揪着的心这才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担任此次手术的主刀医师段晋告诉记者:“这次手术创造了手术时间最短、心跳不停止、不借助体外循环转流和不输一滴血的移植手术纪录!这不仅在省内,就是在省外大医院也是很少见的高难度手术,标志着我省大器官移植水平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术后闯关:不能说话就用写字板

  苏军昌回忆,手术当天晚上11时,他才清醒过来,看见护士坐在他的病床旁边,用电筒照着他的眼睛问:“苏军昌,知道现在你在哪里吗?”他明白了护士的意思,但嘴里插着呼吸管,说不出话来,便轻轻地点了点头。

  此后几天,苏军昌都不能说话,细心的护士找来了一块儿童学习写字用的塑料写字板,告诉苏军昌,如果有什么感觉或需要,可以写出来。苏军昌觉得呼吸机在嘴巴里有些哽的难受,不知道是不是坏了,便在写字板上写下“机器坏了”。护士拔出来检查后,告诉他机器没有坏。

  第3天,苏军昌可以吃一些藕粉和稀饭。妻子穿上消毒服,戴上口罩,进到隔离室来看丈夫。看到妻子,苏军昌问道:“大哥和小舅子还在医院吗?”这时他刚刚能说话,声音小得听不到。妻子见到他的嘴在动,虽然听不清,但明白他的意思,马上告诉他:“大哥已经回去了,弟弟还在。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还痛不痛?”

  第5天,苏军昌下床走动,自己去上了厕所。又过了两天,医生为他拔出了胸腔引流管,他吃了食堂打来的米饭和炒菜。经过一个多月的临床观察,苏军昌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单肺移植手术获得了成功。

  苏军昌说,来昆做手术后,两岁多的女儿就托付给了亲戚。出来两个月,不知道孩子现在怎么样了,真想马上回到家里去看看女儿。

  王劲松 通讯员 陆继才 实习生 杨艳/文 本报记者 刘普礼/摄(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