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魅力和顺  [环境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10:04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刘萍 郑劲松

  在央视去年举办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和顺获得了“中国魅力名镇展示2005年度大奖”。中央电视台魅力名镇展示专家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考察和讨论,认为云南和顺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悠久,古老的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和谐共处,与外来的南亚文明碰撞融汇,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宽容。

  和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边远古镇,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雅化为“和顺”。

  六百余年来,历代和顺先民在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大胆吸纳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和外国异域文化,通过几十代人的艰辛努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育出了许多泰斗名儒、富商大贾,营建出了依山就势、顺河取向、聚族而居、以姓筑巷、气势恢宏、美仑美奂的古典建筑群,渲染出了和顺亦商、亦儒、亦农的雅致人文精神氛围。

  2005年6月20日这天,是和顺通过央视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闪亮时刻,有着一双细眯眼睛的崔永元,成了和顺的代言人。还是崔氏惯用的灰谐幽默语调,还是一张一本正经的脸。在央视的现场展播厅里,崔永元“实话实说”地列举了和顺的3个特点。“第一是‘历史太少’。和顺小镇只有6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才长400多年。”崔永元一本正经地说。

  相对于中国5000年辉煌灿烂的文明,600年确实只是华夏历史长河中很小的一滴。但值得一提的是,和顺作为腾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博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长,使其具有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底蕴。

  600年来,和顺先民在古镇上留下了大量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民居、寺观、宗祠、月台、照壁、牌坊、洗衣亭、石拱桥、名人手迹、字画、传统家具、器皿、匾联,成为和顺文化的代表和见证。

  在和顺,传统的民间文艺活动非常活跃,流传至今的有洞经音乐、舞龙、舞狮、花灯、滇剧等。从村落到民居建筑、文化教育、民间文艺、民间工艺、饮食文化、民风民俗,无不浸润了传统文化的精粹。

  同时,和顺的文化又是外向型的。曾经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使和顺逐步形成了包容开放的意识和吐故纳新的观念。这也是崔永元述说和顺的第二个特点:“开放太早”。

  早在400多年前,和顺人就走出了国门。除了到缅甸,和顺人还远渡重洋到了欧洲、美洲和澳洲。莘莘游子在吸收了外国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带回了四海风物。罗马的钟、捷克的灯、德国的蔡司照相机、美国的派克钢笔等西洋物品遍布平常百姓家中,甚至于上世纪40年代在和顺就有人玩高尔夫球。

  据了解,和顺全镇国土面积只有17.4平方公里,1549户人家,6159人,但在外华侨却有1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外来文明与传统文化交融,使和顺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

  崔永元所说的和顺的第三个特点是“这里的人都‘不务正业’”。在他的描述中,和顺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小乡镇,大家应该是种田,但经常是放牛的老人清晨上了山,把牛放在山上吃草,自己却到图书馆去看书。别的地方农民家里最多的可能是农具,但和顺的农家却是家家有文房四宝。

  和顺世代崇尚文教,礼仪风行。文教的化愚启慧、育才智民培养了不少文化名人,多数人有诗文著作或书法绘画作品传世,民宅之中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和书法绘画,无不充满了传统文化氛围。在和顺经常出现游客吃完饭随手将菜单带走的现象,因为这些菜单就像是一件件精美的书法作品。

  因为和顺人爱读书,1928年和顺就建起了图书馆,至今仍在使用。据了解,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馆藏图书7万多册,每一个农民和游客都可到图书馆去阅读书籍。

  有了图书馆,上世纪20年代和顺又建起了集邮社;上世纪30年代,和顺有了音乐社、话剧社、足球队和篮球队;上世纪40年代,在和顺就排演了曹禺先生的《日出》、郭沫若先生的《孔雀胆》,剧照至今仍保存完好。

  和顺的民居建筑群坐南朝北、依山就势、顺河取向,布局严谨而不失灵动,既有传统的徽派或江南水乡建筑,也有欧式或中西合璧的新式建筑。

  和顺四周峰峦起伏,乡前坝子形若半月,大盈江与三合河穿越而过,宛若江南水乡。古镇、火山、湿地、龙潭、峡谷、名木古树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交织在一起,白鹭、野鸭、秧鸡、水牛点缀其中,共同构成了一幅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完美结合、天人合一的图画。

  可生活在美景中的和顺人,生活并不富裕。按当地人的话,和顺的镇情是“既小又大”。面积小、人口少、经济总量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侨情浓、影响大。经过多年的探讨,勇于创新的和顺人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和顺应当成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富含巨大开发价值的旅游文化景区。

  找准了方向,和顺依托古镇的历史文化优势,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引进香港柏联国际有限公司整体开发旅游文化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开发民居旅馆,挖掘刺绣、玉器加工和藤编等传统文化,并使之产业化。此外,和顺还大胆尝试种植草莓、油葵、葡萄、莲藕、菱角等品种,吸引游客的积极参与,使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完美结合在一起,历史文化和农耕文化交融在一起。

  和顺先后修复了艾思奇故居、图书馆藏珍馆、文昌宫、弯子楼民居博物馆,并扩修了和顺路及“和顺顺和”等7座牌坊,2005年7月7日,“滇缅抗战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些措施大大丰富了和顺旅游文化的内涵。

  和顺镇镇委、镇政府又先后组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申报和参加2005年中央电视台十大“全国魅力名镇”的评选活动,同时吸引了《大马帮》、《珠宝世家》等摄制组进驻和顺拍摄影视作品,和顺的知名度开始慢慢提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