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看紧你的钱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10:14 红网-三湘都市报

  长沙河西某大学大二的刘同学向本报反映:近日,他在校门口碰到两名陌生的青年,这两名男青年编造一些故事骗取了他的同情后,将他6000多元学费骗走。

  两青年“诚恳”求助

  据刘同学介绍,当天下午5点多钟,他在校门口碰到两名陌生的青年。这两人“焦急

”地问他认不认识该校一位姓李的老师,热心的彭同学告诉他们自己并不认识这位“李老师”。两青年满脸忧愁地对他说,他们在广东某公司工作,几天前在长沙开车撞伤了人,急需赔偿伤者5万元钱。现在他们的公司准备付款,但由于对方催得很急,熟人“李老师”却找不着,他们希望把钱打到刘同学的银行账户上,借用他的银行卡把钱取出。看到刘同学有点犹豫,其中一名青年还立即拨通了一个电话,并把电话递给了刘同学。在电话中,对方自称是广东某公司的一名“负责人”,该“负责人”把事情经过向刘同学复述了一遍,请求刘同学能帮帮忙。看到两名青年人处境“可怜”,善良的刘同学决定帮他们,便把账号告诉了对方,“负责人”表示5万元钱马上打过来。

  银行存款不翼而飞

  接着,这两人要求刘同学将银行卡借给他们,待第二天取到钱之后,再把银行卡还给他,看到两名青年满脸“诚恳”,刘同学没有多想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第二天上午,刘同学打电话给两人想要回自己的银行卡,但怎么都打不通两青年留下的电话号码,他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拿着自己的存折赶到银行查账,发现自己账户中的钱被人取走,已经只剩几元钱了。刘同学只好报警。

  不要轻信陌生人

  据专家介绍,因大学生思想单纯,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往往借结交之机或推销之名施展骗术,引学生上当受骗。民警提醒广大学生,千万要提高警惕,特别是现在开学在即,学生身上带有不少现金,易成为违法犯罪分子的作案对象,因此,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

  七种骗术要谨防

  一、伪装身份,直接骗钱。诈骗分子李某持某电视台台长名片,提着一部摄像机,来到某高校学生宿舍,声称要招收若干名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每人先交50元报名费,经考试合格录用。当即不少学生报名交款。李某为这20多名学生录了像,说是带回去审核时作参考。结果,李某骗得1000余元后,逃之夭夭。

  二、推销商品,以假钞骗真钞。不法分子张某和廖某探听到某高校刚发过奖学金,便带着服装去推销,称优惠价只要100元,买衣服的女生付钱后,行骗者接过去往衣兜里一插,马上将事先准备好的假钞拿出来还给对方说:“最好付零钱。”纯朴的学生不知其中有诈,拿了两张50元的真钞付给对方。

  三、假装销“黄”,乘机敲诈。某高校学生在闲逛时,有一人拿着光盘向他推销:“内容刺激,价格很便宜。”该学生经不住诱惑,刚与其谈好售价,就冲出一伙人说:“我们是便衣,你们敢干这违法的事,是当场罚款,还是到所里接受审查。”结果,行骗者诈光了学生身上的钱。

  四、故意撞人,勒索钱财。某高校学生在散步,忽有一过路人撞了上来。那人捡起落在地上的眼镜说:“你眼睛瞎了,我这副眼镜是进口玻璃、进口镜架,共180元”。这时又走来一伙人,摆出一副公道的样子说:“你撞人不认账,还想打人,若不赔偿,我们要帮他摆平……”该学生不仅掏光了身上的钱,还挨了一顿打。

  五、骗取信任,掩盖作案真相。张某主动与校内几个学生交上朋友,学生常将张某带进学生宿舍玩。从此学生宿舍的钱物经常不翼而飞。后经校保卫部门周密调查取证,终于查获了张某利用往来自由之便多次作案盗窃学生大量现金、物品的事实。

  六、利用关系,寻机盗窃。王某在火车上遇一高校回家度假的学生杨某,该生道出了学校情况,并说出自己同班好友龙某假期留校的情况。王某随即下车,返身乘车来到这所高校找到龙某,声称自己是杨某的朋友,龙某告诉对方杨某刚刚离校,并热情地提供了食宿方便。第二天,王某在盗得300余元现金及微型收录机、计算器等物后不辞而别。

  七、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以帮助办理出国手续,介绍工作,买紧俏商品等手法作为诱饵,达到行骗的目的。

  本报记者 黄纯芳 实习生 张艳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