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警惕水电开发的“马太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10:59 云网

  “守着水库没水吃,守着电站不敢用电;电站越建越多、群众越迁越穷”,这种怪现象,就出现在黄河上游梯级水电开发地区。日前,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在一份调查报告指出,黄河上游青海河谷的水电开发不但没有富了当地群众,反而加深了当地贫困。(经济参考报2月15日)

  水电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这是不少人主张在西部地区进行水电开发的一个

重要理由,但现实却告诉人们,这不过是一个貌似真实的谎言。虽然已经进行了近28年的水电开发,黄河河谷地带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仍很低。贫困人口多,贫穷程度深。

  现实之所以与人们想象的相反,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水电开发带来的收益,而忽视了当地群众为之付出的成本。兴建水电站要进行移民搬迁,一方面,国家补偿很少,农牧民损失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搬迁之后的耕地质量下降,交通不便,气候环境变化,自流灌溉变成了电力提级灌溉等因素,农牧民的生活和生产成本都远高于从前。这就形成了“电站越建越多、群众越迁越穷”的奇怪现象。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黄河河谷地带,《中国青年报》2004年7月29日就曾报道,西南地区许多大型水电站的建设让大批移民身陷贫困之中。

  以脱贫致富作为目标之一的西部水电开发,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马太效应”,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从经济学角度看,最理想的社会改进是帕累托改进,即社会变动增进一部分人福利的同时,不会牺牲另一部分人的福利。但在现实中很难达到这个标准。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矫正以符合社会公平,政府应当按照经济学中的“卡尔多标准”进行利益的再分配。所谓“卡尔多标准”,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卡尔多提出的一项原则:对社会变动过程中的利益进行再分配,必须让获益者拿出钱来赎买其收益,并用这些钱去补偿受损者。

  如果我们把卡尔多标准应用于西部地区的水电开发,合理的选择就是,让因水电站建设而搬迁的农牧民分享电费的收益。

  国家应当调整水电税收的分成比例,把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增加当地县级财政的收入。当地政府再把新增的收入用于扶贫攻坚,巩固义务教育,发展能使农民转移就业的职业教育,建设卫生防疫体系等等,帮助当地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水电越开发群众越贫困的怪圈,社会的发展才会更加和谐。

  ■莫林浩

  责任编辑:寒武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