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谁搭建了“马路无间道”的舞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14:56 东北新闻网

  东北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交警罚款的“十面埋伏”于司机而言可谓“防不胜防”或者是“烦不胜烦”。公开还是暗中执法的论辩犹言在耳,又见罚款黑幕丑闻:2月16日《新京报》消息:安徽灵璧交警揭敛财黑幕,领导称抢也得完成任务。据透露,安徽宿州市灵璧县交警系统上级“吃”下级、下级“吃”司机局面难扭转。

  经济学家早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这句话固然可以用来解释小司机对暗中执法的厌恶、对上限执法的诅咒,更可以关照“交警”对罚款如此“热爱”的缘由。安徽灵璧交警的问题怕只是冰山一角,在肯定交警的勤勉和作用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那些诸如“治理超载像争夺唐僧肉”;进城的路口并无单行线标志、更无值勤人员疏导、却等着外地车辆“误入歧途”等种种“马路无间道”,古语云:“中人以上,足议曲直”,对于交通处罚以及这个利益链中的问题种种,为什么司机很难体味到“行使正义”呢?有人说,挨罚的自然于心耿耿,但是为什么符合程序正义和目的正义的其他处罚从来就不至于怨尤声声呢?

  “马路无间道”的舞台首先是杂乱的行政编制搭建起来的。我们现行的交警编制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有限的警力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迅猛增长的车辆,于是应运而生的,除国家行政编制警以外,还有地方行政编制警、地方事业编制警等共四种编制。当地方财政不能保障交警的高昂经费,大量“吃杂粮”的“规费警察”就必然需要靠罚款、收费“安身立命”;加上地方财政对非税收入的病态依赖,所谓“罚款指标”自然就和“交警业绩”更是如胶似漆了。因此要构建“马路和谐”,首先得从根本上解决乱收费、乱罚款的体制病因:必须实行真正的收支两条线制度,一方面要改革交警编制、保证交警的财政经费,另一方面要切断交警执法与其自身利益之间的联系,让权利失去寻租的话语权。

  “马路无间道”舞台的搭建还离不开交警执法的无限自由裁量和“自创自收”的罚没潜规则。许多司机认为新《交法》简直成了新“教罚”:教交警怎么罚得重、罚得狠。有趣的是:新交法规定的虽然只是处罚上限,不过交警实际基本都是按照上限来执行的。但是,交警处罚的“简易程序”决不是“随意程序”,将罚款数额、内容弹性化不仅损害了交警的执法形象、更伤害了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强制是政府的合法暴力,如果暴力不合法化,那么对于公民存在的潜在威胁就很大:譬如明里暗里的罚款创收,在这样的“自创自收”的罚没潜规则下,“管理”与“服务”退居二线,以罚代管成了主流。

  福柯说:惩罚不仅仅是进行镇压、防范、排斥和消灭的“消极”机制,它们还具有一系列积极的、有益的效果,而它们的任务正是提供和维持这种效果。交警严格执法没有错,但罚是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道路交通顺畅才是目的。如果真是“抢也得完成任务”,请问哪个司机还敢开车上路?

   ( 邓海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