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来物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03:38 舜网-济南日报 |
侯 林 这个词是庄子发明的。而我最初见它,是在《聊斋志异》中。那是一篇名为《种梨》的文言小说,极短小,却意趣横生,言近而旨远。小说写一个乡下人在集市上卖梨。有个道士来到车子前乞讨。乡人呵斥他,他不走;乡人动了火,骂了他一顿。道士说:“您的一车梨有几百个,贫道只讨一个,对您也没有多大损失,何必发这么大的火呢?”围观的人都 劝卖梨人给道士一个差点儿的,以便打发他走;那乡下人却死活都不肯。最后,道士施展法术,让集市的人名正言顺地将乡下人的梨子全数吃光。在《种梨》的篇后,有清人但明伦的评语,极精彩,与作品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但评”曰:“盖五行百产之精,不能有聚而无散;以傥来之物,据为己有,良朋不与,穷乏不与,甚至家庭骨肉亦不与,彼固有财而不能用,天必夺之以畀能用者矣。即令安分自守,岂能任其多藏哉?”最近,在报上读到一文,令人震惊令人感慨。该文题目为《千万富翁拒借200元被杀》。说得是永川市三教镇一建材厂老板蒋某近日被杀。蒋某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但生前节约如老农,对工人也挺抠。比如在月底结算时,他总是以“某某厂不要货,是次品”、“产品不合格”为由,克扣工人100——200元的工资。蒋某厂里有好几部车,但他出门常是步行。有村民看到他到镇上赶场,中午吃干馒头,要不就是二两老白干加一碗豆花。蒋老板遇害后,永川警方根据厂里工人提供的线索展开调查,当天下午,案子告破:原来千万富翁遇害,只因为200元钱引发。据厂里工人回忆,大约两天前,一肖姓工人因家有急用找到蒋要借200元钱,蒋似乎不太愿意,最后二人发生口角(蒋脾气火爆),有人看到肖从蒋老板的楼上下来,气得踢翻了水桶。警方当即找到肖姓工人,肖承认是因为借钱一事怀恨在心,一气之下杀了蒋老板。 听说蒋老板被杀当日,当地上千人去看热闹。不知这些人群对这位当代老葛郎台之死作何感想?以千万之富有,却为吝惜那区区200元而送掉了性命,何值?况人死如灯灭,万事皆灰,纵有千万资财,又有何用? 吝啬至极,实为愚蠢至极。 傥来物,偶然而来,不意而得之物。《庄子·缮性》:“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成玄英疏:“傥者,意外忽来者耳。”傥来物不仅指金钱与物质,也还包括荣华富贵与高官轩冕等,如《新唐书·纪王慎传》:“况荣宠贵盛,傥来物也,可恃以凌人乎?” 老百姓将“物”定义为“身外之物”,说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正与庄子的“傥来物”有异曲同工之妙。说不定,老百姓的说法正是由庄子之说引申而来的吧。 窃以为,庄子之所以要对“物”作出规定,其寄托深沉,他是为了要人们轻看它,看淡它。 物既为“傥来”,自不必过分看重。想那卖梨之乡人,有梨子“一车数百颗”而不愿“置劣者一枚”于破巾絮衣之道士,终不免梨去财空见笑于市人。而蒋某以千万之资,独不肯舍一毛而为人排忧解难,身死场屋而无恤者,徒以为人间作谈资笑料耳! 物欲是陷阱,是深渊,沉溺其中,则失其本真,迷其性灵,如蒋老板那样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可不悲乎? 给物作一个本质规定,很必要。就是说,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但求人役物,不使物役人。也因此感到,“傥来物”实为对物之本质的最为精到最为绝妙的解说,有这样一种说明和识度,是足以看到一个民族的精神之博大、境界之崇高与视野之深远的。 《缮性》的主旨写的是“以恬养知”,文章勉励人们“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与蒋老板的不同,这世上还有另一种吝啬,另一种趋俗,另一种丧己于物,这种情况是属于我、你、他,属于几乎每一个普通人的,这就是:对于对自己有用处的人,表现得很大方很慷慨很殷勤,而对于其他人,特别是身份、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则又判若云泥、另当别论了。晚明张岱《陶庵梦忆》记有唐人贺知章轶事一则:“季真曾谒一卖药王老,求冲举之术,持一珠贻之。王老见卖饼者过,取珠易饼。季真口不敢言,甚懊惜之。王老曰:‘悭吝未除,术何由得?’乃还其珠而去,则季真直一富贵利禄中人耳。《唐书》入之《隐逸传》,亦不伦甚矣。” 读此,自觉浑身冒汗,联想有二,其一,吝啬,往往联系着势利。其二,以季真之聪睿、放达,尚不能视物为“傥来”,我辈凡夫俗子,焉能不勉乎哉? 2005年12曰31日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