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陈一舟:从李肇星和乞丐写奥歌说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15:21 东方网

  今年春节前的一个大风天,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吴军,揣着一个厚厚的信封来到北京北四环附近的一个邮局。信封上用小楷写的地址是:北京奥组委奥运征歌办公室。这个厚信封中的奥运歌曲录音带和歌词,不仅代表着这位音乐学院年轻教师的奥运梦想,也寄托着一位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奥运情结。(2月17日《竞报》新闻)

  泱泱大国的外交部长,李肇星的工作可谓是繁忙之极。而就在从外交部去钓鱼台国

宾馆开会的路上,李部长写出了一首满怀激情的歌词。这让我想起了北京一位利用半年时间给奥运写歌的乞讨者罗宏全。(见2005年12月29日《新京报》报道)一个是素有“诗人部长”美誉的外交部长,一个是衣食无着、流浪在城市街头的乞讨者,两者的身份、地位和文化学养虽有天壤之别,但积极为奥运写歌的“奥运情结”却是一致的。

  乞讨是一种低端的生存生态,外交部长是政府高层领导;但不论乞丐还是部长,他们都首先是一个公民,其次才是乞丐和部长。作为一个公民,为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在北京举行而欢欣鼓舞,并通过为奥运写歌词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而朴素的“奥运情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奥运会作为全世界体育的盛会,各国、各地区人民交流友谊的盛会,人类热爱和平庄严宣示的盛会,它没有国家界限、没有种族区别、没有性别和职业限制,奥运属于全人类,奥运自然也应当是外交部长或者乞讨者的奥运。

  由此可以看出,奥运精神、奥运理念在当代中国,已经深入人心,不可磨灭;同时,渐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相融和,升华为一种更高境界的自觉性全民奥运精神。而这,正是外交部长李肇星政务繁忙之余主动为奥运写歌和这名城市乞讨者心系奥运的根本原因。从更广义的层面上讲,这也正是奥运会虽然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波折,仍一直延续至今,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的关键所在。

  更重要的是,在奥运精神的感召下,种种的等级观念、身份符号、贫富差距等都得到了暂时的“消融”——表现在,“奥运情结”对于所有所有人来说都具有一致性和平等性,不管身份地位如何、财富状况和文化素质怎样,都有权利参与奥运,都值得社会尊重和褒奖。这就启示我们,在当前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和公共媒体应该着力引导塑造诸多以爱国主义为底蕴、以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为支撑的先进人文精神,使之发挥出凝聚人心、引领真善美的强大作用。


作者:陈一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