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千人含泪送别戴爱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01:45 北京晨报

  戴爱莲追悼会昨日在八宝山公墓举行

  昨日,著名芭蕾舞艺术家戴爱莲女士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火葬场举行,戴爱莲的家人、生前好友、学生以及那些一同在舞台上起舞的同伴纷纷前来送行,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戴爱莲孙子辈的学生,现场聚集了近千人,大家与鲜花拥簇着的戴爱莲的遗体依依惜别。追悼会接近尾声时,一群来自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老人们围在戴爱莲遗体的周围,

用一段简单而深情的舞蹈向她老人家告别。

  吻别 叶明明亲吻“妈妈”

  庄严肃穆的灵堂外左侧是戴爱莲生前的多幅资料照片,其中有1930年戴爱莲的全家福,1947年她和叶浅予在上海的照片,以及她在舞台演出的照片和指导学生训练时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中,人们可以追溯老人一生走过的足迹。门右边是老人去世后来自各界的唁电。在鲜花包围的灵堂中央,老人的遗体如安睡般地躺在那里,身上穿的衣服,是由宋庆龄赠送的布做成的。而挂在墙上的那张照片是老人在80岁生日时拍摄的,灿烂的笑容中依稀闪烁着这位舞蹈艺术家年轻时代的模样。在向老人遗体告别的过程中,背景音乐是“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和肖邦“殉葬”乐曲,据戴爱莲的家人介绍说,这是戴爱莲生前最喜欢的两首音乐。在千人和戴爱莲依依惜别后,已经70多岁的叶明明上前吻别老人的遗体,声泪俱下。

  忆别 同行追忆戴先生

  在昨日前来送别的人群中,记者发现了众多舞蹈界、艺术界的老艺术家,其中有中国舞蹈协会名誉主席贾作光、著名舞蹈艺术家白淑湘女士、《红色娘子军》的编导吴祖强老人等,他们亲切而尊敬地称戴爱莲为戴先生,并一致认为戴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纯真。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戴先生的名字中有个“莲”,而她出演的《荷花舞》就是她纯洁、无私的写照,而千人前来送别先生也正验证了戴先生的人品,回忆起戴先生病重的样子时冯双白说,“先生病重时我去看她,她不断向我摆手,说自己不要紧,那是先生怕大家担心。”

  在众人对戴爱莲的追忆中,65岁的知名舞蹈家陈爱莲的感受特别真切,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和戴爱莲相识相知、受到教导的细节。陈爱莲说,自己和戴先生亲密接触过三次,第一次是1956年,她和戴先生一起跳《纱巾舞》,戴先生是A角,自己是B角,这样和先生同台饰演一个角色的机会非常珍贵;第二次是1959年,自己要出演《鱼美人》,“由于在学校分科之后,我的脚尖功夫需要加强,于是先生就在她的办公室排练厅里,每天指导我专门练习脚尖功夫。”第三次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一次一家新闻媒体想要拍摄戴先生的故事,戴先生就让电视台拍摄她在家里教陈爱莲的情景。陈爱莲说,自己和先生很有缘分,两人的名字相同,而由于这份缘分,自己和先生则有着不同一般的感情,“戴先生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是艺术上保持的纯真,此外先生也是一个非常幽默乐观的人。有一次在北京舞蹈学院门口,戴先生和当时的陈副校长一起遇见我,戴先生就指着陈副校长笑着对我说,他姓陈,我叫爱莲,你就是我们两个的孩子。”

  舞别 现场跳起“人人跳”

  在追悼会上跳舞,也似乎绝无仅有,而这一幕就出现在昨天戴爱莲老人的葬礼上。十几位来自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老人们先是向老人献上了洁白的哈达,随后在向遗体行礼后,就拉起手围在遗体周围,在独特的藏族二胡的现场伴奏下,老人们跳起了藏族的舞蹈,尽管舞步和节奏很简单,就是大家拉起手、跺跺脚,一位老人现场演奏的二胡的乐声也算不上动听,但是却令在场的很多人都感动得流下眼泪。在这些老舞者中一位叫李秀廉的老人已经头发花白,她说戴爱莲生前曾经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教大家各个民族的舞蹈,大家还一起起名字叫“人人跳”,就是大家一起来跳舞的意思,而戴爱莲倡导的这种“人人跳”受到了众人的欢迎,他们常常一起走进社区、走进外国使馆,把这些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带给大家。“我们今天到现场的有五六个少数民族的舞者,我们希望用这种形式向老人送别。”晨报记者 王琳

  晨报记者 邹红/摄

  

千人含泪送别戴爱莲

  家属亲吻戴老。

  

千人含泪送别戴爱莲

  叶明明拿着戴老的遗照。

  

千人含泪送别戴爱莲

  陈爱莲为戴爱莲送行,手里拿着戴老的书。

  

千人含泪送别戴爱莲

  叶明明最后抚摩戴老的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