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文化名人”?(圆桌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02:45 江南时报

  前天,南京市首次启动““文化名人”、“文化精品”和“五个一批”人才工程。评选“文化名人”、“文化精品”工程,将在南京市推出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精通本职业务、取得突出成绩、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家、文艺家、编辑记者、主持人、出版专家、社科理论专家、文化经营管理专家等“文化名人”和一批代表城市形象的“文化精品”,进一步扩大“文化南京”的影响力。“文化名人”、“文化精品”每三年评一次,将按照申报推荐、资格审查、审定通过、社会公示的程序公开、公平、公正进行。今年将评选“文化名人”10名,“

文化精品”10件,入选者由南京市委、市政府表彰,授予荣誉称号,分别获得10万元人民币奖励。

  南京市玄武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著名词作家李朝润:南京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评选南京“文化名人”是“一件好事”,“文化名人”是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代表,对于提升南京城市的知名度都有很好的作用。至于这10个“文化名人”由谁当选,还要看评委的眼光,公开、公平、公正地选出代表南京文化水准的“文化名人”。我认为相对于“文化名人”对文化产业所做的贡献来比,10万元的奖金并不多。有关部门还应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文化名人”脱颖而出。

  江苏中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开林:选举“文化名人”的意义在于发展民族文化的产业已经全面启动,也为发掘、推荐、展示南京古老文化底蕴提供了条件。我认为,我们城市的“文化名人”长期被埋没,通过此次评选可以体现出他们的生存价值,让国民了解到“文化名人”对文化的贡献,尤其是推动文化建设发展的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推选“文化名人”说明国家已经把文化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事情,强调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经济化。“文化名人”需要的是名誉和认同,10万元的物质奖励不是主要的,所以,不会有太多的“刺激”。我认为“文化名人”尚不能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表符号,只能说我们南京具有这些方面的人才。另外,这次的评选,当选者的人品应该比艺术贡献还要重要。

  南京东箭道28号沙先生:对于政府发布的评选首届“文化名人”和“文化精品”,这是一个信号,代表官方已经开始重视文化建设了。在南京市民的眼中,“文化名人”可能更多的是那些天天“见面”的电视主持人,对于其他同样重要的文化领域名人就不太了解。所以,主办方应该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在报刊、广播电视台和网络等媒体开辟专栏,进行大容量、多角度、全方位的“轰炸式”宣传。对于“文化名人”当选后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朱小姐:10万元的奖励额度是否太高了?因为当选者毕竟是少数,在文化领域中还有很多优秀人才,他们也可以享受到社会的肯定和物质待遇的奖励。我心目中的“文化名人”包括作家苏童、《神韵金陵》的编导、《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当然还有画家、建筑设计师和南京博物院的专家,他们都为南京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只是普通老百姓不太了解某个文化领域的状况,这就需要多报道、多宣传。既然是评选南京的“文化名人”,南京的市民也应该有参与的份儿。我认为有关部门可以学学《超级女声》的操作方式,采用专家甄选和市民参与的方式来个PK赛,让当选的“文化名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让更多的市民认可我们这个城市的“文化名人”。同时,还可以通过宣传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南京的文化。

  《江南时报》(2006年02月18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