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步妙棋激活全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06:14 山西日报

  编者按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条件、企业隶属等方面的原因,霍州煤电的道路似乎比起其他企业更显艰难。然而,事物发展都是辩证的。没有了政策的眷顾,相应的少了体制的桎梏;没有了国家的补贴,更激励了发展的动力;没有了计划的“救生圈”,却增强了市场的“游泳术”。霍州煤电就是在没有多少先天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了后天的历史性突破

,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煤电联合企业。希望今天本报对霍州煤电的报道能给您带来些许启示。

  见到李俊,已经是凌晨3时多了,他刚刚从井下上来,整个大地还笼罩在黑暗与寒冷中。看着这张白皙秀气的脸,记者怎么也不能把他和煤矿联系在一起,只是脸上布满的煤黑证明了他刚从井下上来。

  2005年8月4日,23岁的李俊,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来到了霍州煤电辛置矿,当上了一名实习技术员。

  翻开霍州煤电的蓝图,记者开始明白李俊为什么选择了这里。他是给自己选择了一份希望,选择了一支后劲十足的绩优股,选择了一个能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2005年,霍州煤电的原煤产量达到1300多万吨,是2000年的2.2倍;企业销售收入将达到45亿元,是2000年的5.9倍;职工人均收入将达到2.35万元,是2000年的8.3倍。到“十一五”期末,霍州煤电将建成煤炭产能3000多万吨、发电装机150万千瓦、总资产150亿元、收入跨百亿元的现代化煤电联合企业。

  整合资源:赢在起跑线上

  去年12月,省长于幼军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讲到,“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基本不再批准新上生产商品煤的煤矿,现有大型煤炭企业或新进来的煤炭企业将主要通过整合、兼并现有小煤矿进行产能置换等途径来扩大发展。

  早在几年前,当别人还在为开发新资源奔波之际,霍州煤电就开始了“资源整合”之路。

  “资源整合不仅有效缓解了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矿井接替紧张的问题,提高了资源回收率,更充分发挥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管理、装备、技术等优势。这几年,我们兼并的6个地方中小煤矿,资源回收率比过去提高了40%。撇开这些意义不谈,单从投入产出来看,兼并地方中小煤矿就可以比新建煤矿以小的投入获取大的回报,现在新井吨煤投资需250元,而兼并达到投产期的煤矿的吨煤投资仅占新井建设的1/3。”说这句话的时候,霍州煤电董事长白培中的眼神里透着自信和睿智。

  1997年,霍州煤电在企业煤炭资源匮乏、矿井接替紧张、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下,积极谋求通过资产重组走出困境、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他们抓住地方政府“放小”的机遇,果断做出并实施了“南下”兼并洪洞三交河、回坡底、曹家沟三个地方煤矿的决定。

  1997年10月到1998年1月,他们用3个月的时间与当地政府达成了经济联合意向,理清了所兼并矿的资产、债务、资源、土地、人员等基本问题,签订了《关于将洪洞县三交河等三座煤矿整体划转移交霍州矿务局的协议》。从此,霍州煤电集团公司迈开了国有煤炭企业兼并改造地方中小煤矿,实施低成本扩张运作的第一步。

  六年来,他们先后投资1亿多元用于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和质量标准化建设,三交河当年就建成投用了第一个高档回采工作面。如今,洪洞三座煤矿的资产总值已经达到5.5亿元,矿井生产能力达到了400万吨,入洗加工能力达到了100万吨,两座入洗能力分别为150万吨、240万吨的重介洗煤厂正在建设当中。它们已经成为霍州煤电最有实力、最具活力的优势经济区域和可靠的后备基地。

  2002年,霍州煤电又把低成本扩张的触角伸向了吕梁山脉。

  当年11月,他们经过近一年的谈判与协商,投资兼并了方山县的店坪、木瓜两座地方煤矿。2003年11月,霍州煤电又对临县庞庞塔煤矿实现了成功兼并。三年来,霍州煤电累计在吕梁投资6.6亿元,把原本只有20万吨生产能力的三个小矿改造成了600万吨生产能力的大矿,同时新建了一座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洗煤厂。

  南下洪洞,北上吕梁,东进霍东,西扩乡宁。霍州煤电的“资源版图”越来越大,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战略支持。

  循环经济: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霍州煤电就一定要去看看曾经亚洲第一的‘空中走廊’。”宣传部卢部长告诉记者。

  沿着山路走,一条长约4.6公里的长廊始终陪伴着我们。这条“空中走廊”一头连接着李雅庄矿,一头连接着洗煤厂。更让人欣喜的是,在这里记者还看到了一条完整而清晰的循环经济链条。

  在这方圆几公里内,聚集了煤矿、洗煤厂、焦化厂、热电厂。李雅庄挖出的煤直接由皮带送到洗煤厂,洗煤厂约50%的精煤再送到几乎是一墙之隔的焦化厂,焦化厂产生的煤气再用于发电。与此同时,电厂发电及产生的蒸汽再供给煤矿、洗煤厂和焦化厂使用,从而实现了就地循环。

  近年来,霍州煤电坚持洗煤厂、坑口发电厂与矿井同步建设,实行煤电一体化运作。矿井办到哪里,洗煤发电就跟到哪里,矿井有多大能力,加工转化就搞多大能力。目前,霍州煤电已经形成了原煤全部入洗,副产品中煤、煤矸石发电、热电联供的格局。

  目前霍州煤电的总入洗能力已经达到了1430万吨,超过了原煤生产能力30万吨,原煤洗选率100%;煤炭产品品种由3个增加到了5个,销售收入增长率分别为生产增长率和销量的4.1倍。由于煤—电—焦—化产业链在各矿区逐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销售收入和职工收入的增加,也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老劳模朱新民满脸幸福地告诉记者,“到今年9月,我已经挣了6万多块钱了,明年可能比这还要再多6000多块呢。不过,有人比我挣得还多呢。”

  “除了那条‘空中走廊’,还有一个地方你不能不看。”跟随这个悬念,记者来到了团柏矿的矸石山,漫山的树木,却看不到一点矸石的痕迹。

  2001年,霍州煤电人提出了要把矸石山变成森林公园。矸石山改造的见证人、参与者———居委会主任卫中芳指着矸石山对记者说,“你早来些日子就好了,就能看到火红火红的树叶了,应该跟北京的香山差不多吧。”边爬山,卫主任边给我们介绍,“这是火炬,这是花椒树,这个是刺槐。从2001年到现在,我们已经栽种了2万多棵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

  虽然没有看到红叶,但枝头那个颇似火炬的果穗还在,颜色鲜红,煞是好看。

  技术创新:让智慧充分涌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用白培中的话说就是,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就不会有活力,就是死水一潭,不会也不可能有长远发展。

  近年来,霍州煤电共投入20多亿元用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装备技术升级改造,相继建立起了以监测监控、瓦斯抽放、综合防尘为主体的安全灾害防治技术体系,百万吨死亡率连年控制在0.2以下;建立起了以综采综掘为主体的核心装备技术体系,综采率达到了100%,综掘率达到了43%,各煤层全部实现了一次采全高,采区资源回收率达到70%以上;建立起了以大功率设备、重型化设施、长距离设计为主体的辅助生产技术体系,单井口平均产量由原来的67万吨提至130万吨;建立起了以重介洗选、循环硫化床锅炉、数控机制设备、数字化供电通信技术、远程教学为主体的洗选、发供电、机制、通信、职工培训技术体系。

  据企业技术中心的一位负责人介绍,“2004年,企业共计完成大小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研究开发项目216项,完成率为计划的93%,为企业新增效益5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为了使先进的技术装备能够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霍州煤电一方面出台政策吸纳人才,一方面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活动。近日,他们又举办了第三届职工技能运动会,13000名职工参加了技能选拔,奖金总额超过了600万元,涌现出了一批技术骨干和许多“状元夫妻”、“状元兄弟”的“技术型家庭”。

  本报记者杨珏(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徐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