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出现“临工集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07:01 青年参考

  一天,广东省东莞市某服装厂的向老板接到一个新订单。这是个新客户,要求加工某品牌的裙子,难度比较大,而且活儿要得很急,当然,利润也可观。

  让向老板头疼的是,他们厂已经半年多没有招到合适的新工人了。最近赶工赶得紧,现有的工人累病了不少,再要求他们加班很可能出大问题。

  向老板盘算了一下,拨通了曾在厂里工作过的工人阿俊的电话,求他帮个忙。“行,没问题,放心吧。”阿俊满口答应。

  没过多久,阿俊顺利地联系到了30个“兄弟姐妹”。

  半个月后,这批货顺利完工。阿俊和30名“兄弟姐妹”拿着刚领到的工钱从厂里走了出来。阿俊又开始忙着联络其他老板,看看有没有做不完的订单,有没有因为赶工需要而临时增加工人的打算。

  在珠三角,服装业内部管这些因为赶工需要被厂家临时雇用的工人叫“临工”。阿俊是一群“临工”的负责人,叫“临工头儿”。一个“临工头儿”和他所能调遣得动的“临工”们就组成了一个“专业临工集团”。

  “临工”往往都是熟练工,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干起活儿来速度快,质量也不错——这是他们的“法宝”。

  当临工——工人有了选择权

  “临工”产生于珠三角的订单工业。订单工业的特点是淡旺季明显:赶上淡季,厂子里的工人没活儿干;到了旺季,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又不够——在这种情形之下,聘用“临工”,支付给他们更多的薪水,对不少老板来说是笔划算的买卖。

  在“专业临工集团”产生之前,一些“想多赚点钱”的熟练工从工厂里出来,开始在市场上单打独斗。阿俊的第一次“临工”经历,让他拿到了比在厂里高出一倍的工资。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条更有效的致富路。

  在无数个“阿俊”反复实践这种行为的过程中,“临工”出现了。当他们向自己的老乡、旧工友传播这种经验,并带动他们一起“出来干”的过程中,“专业临工集团”的组织形态逐渐清晰。

  对于工人来说,当“临工”让他们第一次有了选择权,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和心情来决定接不接这批活儿。

  做“临工”的另一个好处是,工资有保障,干完一批活儿马上就可以拿到工资。而原先在工厂里,老板们为防止工人辞工,往往要压3个月工资,东扣西扣就没剩多少了。

  学手艺——工厂成了“临工”训练场

  做“临工”讲究资格。手艺好、技术全、不惹事,都是坐稳、做好“临工”的前提。于是,在“临工模式”的引诱下,尚在工厂里干活的生手为了这一资格不断努力着。

  “给一家工厂做工,只能对这一个厂的货比较了解。如果要跳到别的厂去,货不同,技术肯定就不行了。所以,一般的初学工,只要学到一点儿技术,就会跳出来,去别的厂练。这样连续跳几次,熟悉了各种各样的货,出来就可以当师傅了。这时候拿的工资比一般工人要高出30~40%。”一名“临工”讲述了这一模式的“秘密”。

  在这种思路下,新鲜的“临工”源源不断,直接后果就是珠三角地区工人的大规模频繁流动。工厂由此变成了“临工”的训练场。

  谋权益——“临工头儿”平衡劳资方

  组织化的同时,“临工集团”成员的收入也逐渐制度化。

  “临工”的工资通常是本厂工人的两倍,最多能达到10元/小时。“临工头儿”从工钱中抽取7~10%的提成。工价和提成都是“临工头儿”深思熟虑之后确定的:工价要比工厂工资高,同时也要保证工厂老板有利可图;抽取少量的提成工人可以接受,但“不能瞎要价,工人们互相传,要多了就不跟你干了”。

  在劳资博弈的过程中,“临工头儿”群体起着特殊作用,肩负着双重责任:对老板的活儿负责,对工人的工资负责。一方面,他们代表工人跟老板讨价还价;另一方面,又作为管理者来监督工人干活儿的质量。

  笔者采访过一个“临工头儿”,他曾因为看错了图纸,生产出来的货达不到老板的要求,被拒付工资。无奈之下,他只能四处借钱,自己支付了工人的工资,而且毫无怨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