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心美给中国“设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07:19 环球时报

  ●历史经验证明,国际体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国,如果无视一个崛起大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不能与之达成战略上的谅解和妥协,国际秩序的转换就很难是和平的

  ●佐利克去年有关中美关系的讲话依然没有把中美关系置于一种真正的平等基础之上

  ●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处于一种过渡的状态之中。老的框架不合时宜了,新的框架尚未找到。从一定意义上讲,佐利克的讲话为中国设了一个套,企图诱导这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进入美国为它铺设的国际政治轨道

  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去年有关中美关系的演讲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在中国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他的所谓“利益相关者”或“利害相关者”的新提法引发了各种不同的诠释,在中国的反响要远远超过在美国的反响。笔者在中国看到和听到的反应大多对这一讲话予以正面和积极的评价。现在的问题是:佐利克这一讲话是否意味着美国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对华战略?

  “利益相关者”的提出并不意味美国形成了新对华战略

  应当看到,该讲话确实包含着一些新的积极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官方首次明确表示中国不是另一个苏联,并颇具说服力地论证了今日的中国和昔日的苏联之间的不同之处。他的讲话表明,美国当政者已经认识到,“9·11”之前布什政府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的对华政策,既不符合“9·11”之后的国际政治现实,也不符合美国当前的国家利益。但是布什政府显然还是不愿意回到克林顿政府后期由中美双方共同提出的“战略伙伴”的定位,于是就出现了“利益相关者”这样介乎两者之间的提法。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布什国情咨文又强调中国和印度对美形成“经济竞争”,国防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则称中国处于“战略十字路口”。

  “利益相关者”和“战略竞争者”相比,至少在字面上是一种进步,但这一提法本身并不代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有利于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因此也不意味着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践会发生任何重大的改变。总的来说,佐利克的讲话更多的是对布什政府现存对华政策的一种重新包装,而不是要对现存政策做重大修正。这一判断是基于以下理由。

  第一,这篇讲话并没有摆脱冷战结束后,美国执政者一直奉为圭臬的由内政决定外交的“民主和平论”的迷思。1989年以来,美国的决策者一再宣称,如果中国内部不出现美国所希望看到的“民主变革”,中美关系不可能完全“正常化”,中美关系也不可能实现它的全部潜力。正是基于这一理由,美国至今仍不愿意完全取消对中国的制裁。这种把一国内部的政治变革当作国家关系“正常化”前提的做法是近年来中美关系不断遭遇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理念之一。它完全忽略了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美两国之间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并没有妨碍两国进行卓有成效的战略合作的历史经验。佐利克的讲话依然受到这种意识形态观念的束缚。他用很大的篇幅给中国人上“民主自由”的“课”就是明证。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点小小进步是他不再那么强调中国的“民主化”的最终结果,而认为只要中国在朝着美国所定义的“民主化”的方向发展,美国还是可以和中国建立合作关系。

  美国边缘化台湾问题不是中国之福

  第二,佐利克的讲话在很多方面要求中国的外交政策服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但是他对中美关系中关乎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一些问题,如台湾问题等,依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没有作出战略上的选择。历史经验证明,国际体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大国,如果无视一个崛起大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不能与之达成战略上的谅解和妥协,国际秩序的转换就很难是和平的。当前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分量有所下降,从一方面讲,这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中国在与美国的战略对话中,也不用言必称台湾,因为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已远远超越了台湾问题。但是如果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被以某种形式“边缘化”,也绝非中国之福。佐利克在讲话中,把台湾问题一笔带过,但依然把这个问题看作中国能否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试金石。近年来,虽然美国出于其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在遏制“台独”方面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平行的举措,但是美台实质军事关系的发展在“9·11”之后并没有明显放慢的迹象。五角大楼不仅在军售问题上不断对台湾施加压力,还鼓励台湾对大陆采取进攻性的战略。连不少美国学者也承认,美台军事关系已经发展到“准同盟”的地步。美国的当政者应当明白,没有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谅解,中美关系就不能长治久安。

  第三,佐利克的讲话依然没有把中美关系置于一种真正的平等基础之上。他依然以国际体系老大的身份,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向中国提出各种各样的、甚至连美国自己也难以做到的“要求”。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他的讲话充满“傲慢与偏见”,不无道理。一言以蔽之,什么是国际体系中的“利益”和“利害”,怎样才算是“负责任”,中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做“利益相关者”,都是要由美国说了算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佐利克的讲话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对中国的国际行为采取更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该讲话的一大创新是把中国从国际体制外行为者重新定义为体制内行为者。美国对体制外行为者和体制内行为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过去中国被视为处于现存国际体系之外,美国还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对中国网开一面,予以特殊照顾。而现在按照佐利克的讲法,中国在美国的帮助下,已经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一员,那就对不起,我要对你“高标准,严要求”了。把中国看成是现存国际体系的一员,一方面可以消除中国的疑虑和敌意;另一方面,又为对中国的国际行为提出符合“美国标准”的更高要求铺平了道路。这着棋不可谓不高明。

  美国对华政策处于过渡中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到,佐利克的讲话虽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已经形成了一种完全超越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羁绊的新的对华战略。恰恰相反,美国的对华政策依然处于一种过渡的状态之中。老的框架不合时宜了,新的框架尚未找到。我们在肯定佐利克讲话的同时,也不应过高估计该讲话所代表的美国对华战略的实质性变化,以及它对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现实指导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佐利克的讲话为中国设了一个套,企图诱导这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进入美国为它铺设的国际政治轨道。中国本身对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与美国共同维持以美国为主导的现存国际秩序的“利益相关者”,应当有审慎和清醒的分析。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在话语权方面不让美国专美,提出自己对中美关系更为准确的符合双方长期利益的定位。▲

  (作者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政治系主任、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座教授。)

  《环球时报》(2006年02月16日第十一版)


王建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