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感悟都灵——放弃与拼搏都是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09:34 东方网

  蒋元明作品集都灵上演的2006年冬奥会,正以亚平宁特有的激情韵味、冰雪世界中如火如荼的拼搏竞技,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虽然冬奥项目普及程度不及夏季奥运,中国在冰雪运动上的强项看点也不算多,但本届冬奥会上一幕幕的自豪与感动、泪水与无奈、体现出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样在深深打动、震撼着许多的人。

  喜欢花样滑冰运动的观众,绝不会对关颖珊感到陌生。这位黑头发、黄皮肤的美国著名华裔花样滑冰运动员,曾9次摘得全美锦标赛女子单人滑冠军、5次世锦赛封后,轻灵的冰上旋转、落地平稳矫健、优美身姿令人印象深刻。但在过去两届冬奥会,她始终没能登上最高领奖台。此次,是25岁的她最后一次冲击奥运冠军。尽管美国队“特批”参赛资格,但开幕第二天,她还是因伤,不得不含泪宣布:这是我最艰难的选择,但我的伤病不允许我有完美发挥。冬奥会是一个神圣舞台,我只好选择退出……的确,完美无疑是花样滑冰这项最富艺术性、感染力、及欣赏价值的运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可能,任何付出无数汗水的运动员,也都不会甘心“未上场已言败”。“无冕之后”独自坐在新闻发布会讲台、微笑而又止不住流泪的情景,令许多人为之动容、感慨、心碎。但这种退出,留下的却是曾经的完美,更让人深深体会到那种冷峻的缺憾美。

  如果说放弃,需要的是一种勇气与完美向往的话。那么,顽强与坚持体现出的则是体育的另一种伟大——执着。这恰恰同时发生在中国两对花样滑冰选手身上。申雪与赵宏博是中国最知名双人滑选手,近年在国际大赛屡创佳绩。33岁的赵宏博也渴望在都灵以奥运金牌完美谢幕。但去年8月他在训练时跟腱断裂。在许多人惋惜其参加冬奥无望时,他却凭借坚强意志、对比赛的渴望、对国家荣誉的维护,在短短半年内便完成了手术到站立,慢慢行走到在冰面滑行,一周到三周跳跃,这个东北汉子能站在奥运赛场已是奇迹。尽管不得不降低难度,但他与申雪的演绎仍堪称上佳,他们以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执着与顽强,获得了灿烂而分量沉重的铜牌。另一对中国选手张丹与张昊,一贯以高难度著称,决赛中亮出“杀手锏”抛四周跳。但张丹落地时膝盖重重摔在冰面,剧痛与泪水模糊了娇小女孩的眼眶。许多人以为这只能意味退出。可做过简单处理,女孩努力擦干泪水,忍痛再度回到冰场,完美地完成了后续一系列高难度跳跃。勇于挑战极限、不屈不挠、坚毅勇敢,不仅赢得了全场观众起立、长久雷鸣般的掌声,外国解说员为之惊叹哽咽,更打动博得了裁判的尊敬,最终夺得银牌,创造了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也许有人会说:运动员带伤参赛不够“人本”。可事实上,运动员何尝不懂得珍惜自我?他们多年付出、短暂的运动生命,又怎是外人能够体会?他们实际是在以行动诠释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伴随着《龙的传人》的乐声,更体现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意志!

  两届世界杯总成绩冠军、连续三年世锦赛冠军,近年女子速滑500米“王者”——中国选手王曼丽,赛前被国内外一致认为夺冠十拿九稳。可这位33岁、四届奥运经历、正处个人颠峰的老将,却因体能与压力,痛失金牌,只获银牌。王曼丽难抑的热泪,不免让人想到14年前,在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同样是在500米比赛中摘银的叶乔波,她们的情况是何等相似?人们无法也不能责怪运动员。无论再有实力,再“理应”夺冠,但竞技运动的偶然性、外部环境、个人因素等等,有时却让人必须去接受那残酷悲壮的现实。在经历几天“金牌荒”后,北京时间2月16日凌晨,中国20岁小将王濛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决赛,终于为中国代表团斩获首金。这也是继大杨扬在盐湖城同一项目上突破冬奥金牌“零的记录”后,中国再度“卫冕”。年仅20岁、首次参加奥运大赛,便圆了金牌梦,个人实力、团队努力是必不可少主因,但这又何尝不需要一点“上天眷顾”呢?

  懂得放弃、顽强不屈、失之交臂、胜利辉煌,尽管过程与结局不尽相同,但都给人以强烈心灵感触与震撼。而这也恰恰是奥林匹克独具魅力、感染力所在。“更快、更高、更强”从本质上承载寄托着人类不断挑战自我、克服困难、超越极限、追求完美的至高境界;“重在参与”则代表着另一层面,它意味着团结、不屈、友爱、坚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互补,在逆境挫折、成长攀登、实现成就的过程中,获得激励与泪水、失落与满足。由此使人变得更加成熟,更懂得珍惜,感悟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的和谐与意义。

  当然,越来越浓的商业化、名利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精神构成了冲击。但人类对超越的渴望,对完美的追求,对理想的不懈,却是崇高且无法逆转的。都灵冬奥仍在继续,08年北京奥运似远实近,人们期待更多的激情、更多的领悟。


作者:蒋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