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凤凰的,也是世界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01:19 大江网-江西日报

  

凤凰的,也是世界的
凤凰富士能公司员工正在对镜片抛光。本报记者胡勇飞摄 凤凰,这是一个浓缩了中国照相机行业光荣与梦想的品牌,也是一个凝聚了无数坎坷和艰辛的名字。

  经过两次痛彻心扉的冲击,正当全国照相机行业陷入低谷之时,凤凰却率先逆势而上,振翅高飞,融入了全球化大循环之中,一跃成为世界光学球面玻璃生产的五强之一。

  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这是一次浴火重生的历程。

  以“融入大道、占领两厢”为核心的“大光学”战略,将凤凰与跨国公司的关系由竞争变成合作,由对抗转为双赢,成为“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生动实践者。

  凤凰,走出了一条擦亮民族品牌的成功之路。

  风云突变,凤凰遭遇市场严冬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相机工业曾一度辉煌,相机成为我国机电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

  然而,进入90年代,风云突变,中国相机工业经历了“低谷15年”:

  ——从1990年开始,进口相机蜂拥而入,特别是走私进口相机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几乎在一夜之间占领了国内相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国内相机厂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形势变化显然缺乏准备,一年之内,全国共有37家相机生产企业关停并转,一些知名品牌如长城、红梅、虎丘、珠江等纷纷淡出市场。当时,人们戏称,中国照相机工业只剩下两只鸟,一只是海鸥,一只是凤凰。

  21世纪伊始,数码技术广泛运用于相机上,一场新技术革命令世界相机产业格局经历了一次重新洗牌。数码相机操作简单,成像清晰,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并以排山倒海之势挤占了传统相机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数码相机的冲击下,海鸥“夭折”了,只剩下凤凰单飞了。

  单飞的凤凰日子也不好过,曾连续3年亏损。尽管及时开发出30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这一新产品,暂时缓解了困难,但由于其对摄影知识的依赖性,消费范围受到限制,不及自动傻瓜机和数码相机受宠。而受成本竞争力所限,凤凰开发的傻瓜相机也无法与沿海合资及外资企业竞争;受技术能力所限,凤凰在数码相机领域又无力与各跨国公司产品抗衡。凤凰相机市场份额逐年减少,年产量从最高30万台缩减至不足10万台。

  在严酷的市场面前,凤凰遭遇了真正的冬天。

  “大光学”战略,凤凰插上腾飞的翅膀

  困难的背后就是机遇。中国相机企业如何重整旗鼓,就要看谁更能准确洞察产业发展态势,找准企业前进的方向。

  2000年12月,凤凰人未雨绸缪,就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当时的现实是: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相机研发制造技术与专利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新技术所需要的材料及零部件采购渠道也是跨国公司的独有资源。凤凰要想形成自成一体的产业链体系,从而与跨国公司在产品方面展开竞争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另一方面,数码时代的到来为光学应用拓展了广阔空间。光电子无可争议地成为信息产业的主角之一,有专家甚至预言,光学技术在21世纪将会像20世纪微电子技术那样迅猛发展。以光的方式采集信息的CCD工业已进入各个领域,在扫描仪、传真机、摄像机、摄录机、数字照相机等仪器上的应用使其发展前景无可限量,

  怎么办?凤凰人作出了困难的、但至今仍为世人称道的抉择:突破长期以来只依靠传统相机的局限,发挥自身品牌知名度较高、劳动力成本低、加工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实施“大光学战略”,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洪流之中。

  这一战略以光学制造为核心,将凤凰融入全球数字技术产业链,同时分阶段有步骤地稳步打造凤凰品牌的光学数字技术产品,如运用新技术的照相器材、光学仪器、光学影视、投影机、光引擎等。

  凤凰人将实施“大光学战略”的具体策略形象地概括为:融入大道,占领两厢。

  ——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资本面融为一体;承接跨国公司的业务,逐步使跨国公司在合作中转移技术,技术面融为一体;贴牌经营销售,市场面融为一体。

  ——一方面做精做细现有产品,形成公司特色、经典的产品群,占领相应的市场,挖掘市场存量,维持一定的市场保有量;另一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做一流的跨国公司配套供应商,使凤凰成为跨国公司产品产业链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新战略将凤凰的市场角色作出了深刻调整:从一名跨国公司的竞争者,转变为它们的配套商,如同一条小舢板,跟随巨轮共同前行。事实证明,这看似低姿态的做法,反而让凤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凤凰的再度辉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光学三重奏”,凤凰再度一飞冲天

  来到凤凰,记者被公司上下共谋发展的精神所激励,被一派热气腾腾的生产场景所感染。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光学”战略实施以来,凤凰无论从精神面貌还是在生产方式上都实现了新的飞跃。光学配套产业后来居上,尤其在光学球面玻璃的生产方面已经进入了世界同业前五强。佳能、奥林巴斯等世界知名企业的产品中,相当一部分使用的就是凤凰生产的镜片。

  “把配套工厂直接设在跨国公司门口。”这是凤凰人的又一成功之举。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中心,要想融入全球经济产业链中,就必须对接长珠闽,与国际大企业合作。同时,这也是为了适应跨国公司“零库存”生产体制的需要。凤凰毅然决定:挺进沿海发达地区,融入经济强势中心,寻求异地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凤凰的事业。

  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光学三重奏”在凤凰激情演绎。

  ——2001年,凤凰首先进军珠江三角洲,投资3000万,用6个月的时间兴建起广东中山凤凰光学加工基地,迈出了异地化发展的第一步。凤凰(中山)于2002年7月正式投产后,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此后生产经营状况几乎一年一个台阶,发展迅速。

  ——2003年底,凤凰决定在上海建立一个更高规格的光学制造基地。经过半年的紧张建设,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新工厂——凤凰光学(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嘉定落成。2004年8月,来自世界各地的60多家跨国公司代表出席了开业典礼。

  ——2005年4月,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富士能公司与凤凰合资组建了凤凰富士能有限公司,从而开始了凤凰与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合资公司成立以来,无论是订单保障、品质提升,还是物流改善、技术升级,都获得巨大的发展。现在年产值已经过亿元,月镜片产量超过300万片。

  在8小时经济圈内,上海、广东、上饶三个生产基地利用各自的优势和定位,在机制、市场、人才、管理等方面实现良性互动,从而构建了凤凰“大光学”体系。凤凰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首选供应商。目前,凤凰光学月产球面镜片达到1100万片,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凤凰再次一飞冲天。2005年,光学镜片加工销售收入达到创纪录的4.3亿元,是2001年的11.5倍。

  凤凰集团负责人为我们描绘了发展蓝图:以光学镜头、光学仪器为龙头,以加工、精密制造、数码加工为支撑,和跨国公司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十一五”期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在成为世界镜头主要供应商之后,终极目标是要把“凤凰”商标贴在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整机产品群上,使民族品牌享誉全球。

  凤凰的,也是世界的。全球化浪潮激情奔涌,凤凰必将潮头戏水,振翅翱翔。

  记者感言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凤凰光学仪器集团公司的“大光学”战略,以其生动的实践,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果。

  诚然,国有企业要取得成功,生产、管理、销售等诸多要素都非常重要,但最关键的一点,莫过于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在国际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江西的国有企业通过科学地分析国内外行业发展的态势,准确定位,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找准发展方向,制定合乎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勇敢地置身国际分工之中,在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不失为一条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凤凰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也是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成功,值得广大国企学习和借鉴。(本报记者胡勇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