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新”需要中原“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谈“新农村”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03:3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中国“新”需要中原“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谈“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决策,在这一进程中,河南将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可以说,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在中原获得成功!”

  2月15日,前来郑州参加“全球化与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国际研讨会”的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政府需承担更多责任

  “在推进这一决策的进程中,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柯炳生教授在采访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我国之所以提出要建设“新农村”,就是因为城乡差距过大,农村处于严重的劣势,二者完全不对等。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尤其是初期,资金的投入多少是个关键。

  “正是因为农民手里没钱,才无力对生产工具、设施等进行更新改造,提升致富技能,从而影响到自己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政府必须把这一块主动承担起来,帮助农民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柯炳生教授说。

  他认为,政府公共财政分配制度要进行大的转变,只有向农村大幅度倾斜,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健康推进,同时也才能使政府提供的科学技术、文化娱乐、技能培训等服务真正为农民所用,否则就是让农民“饿着肚子跳芭蕾”,只能越跳越苦。

  “正因为这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决策,政府在这一进程中才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否能主动担起更多责任,会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快慢、甚至成败。”柯炳生说。

  农民做些什么

  柯炳生教授认为,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政府和农民之间也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用他的话说,就是“政府多出钱,农民多出力”。

  他说,建设“新农村”既是政府的事,同时也是全体农民自己的事。“新农村”不会凭空建成,需要农民参与进来,付出自己的努力;农民也要主动适应新的变化,向新生活靠拢,有意识地去丰富和提高自己,做高素质的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的转变,让农民在得到更多实惠的同时,学到更多的东西,真正成为有本事的人。农民有了技能,再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更好的‘新农村’,岂不是更有意义?”柯炳生说。

  他也提醒政府和农民都要对建设“新农村”有全面理解,防止在操作上出现单纯的给钱给物和单纯的得钱得物。

  农民不富中原不“新”

  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河南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对此,柯炳生说,从全国来看,河南面临比其他省份更为艰巨的任务,但其地位也更为重要,意义也更为突出。对河南自身来说,这也将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没有中原大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也就不会有我国整个‘新农村’的建成。河南在这一进程中更应该开阔思维,提供范本。”柯炳生说。

  他认为,河南由于人口基数大,农民整体上还不富裕,所以首先要考虑的还是如何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这样才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保证。如果农民不富,那中原农村之“新”也就无从谈起。②6

  (柯炳生,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有多部专著出版,并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发表,通晓英语、德语,并有用英文和德文写作的论文、译文和译著发表,研究方向为农业市场政策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有着丰富的国际交流经历。)

  图为本报记者李建峰摄

  □本报记者龚砚庆实习生郭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