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切莫误读“让公务员买得起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18:00 光明网
尹保山

  日前,清华大学廉政建设研究所任建明教授指出,遏制公车私用的出路在职务消费货币化,“要规范职务消费,加快福利待遇货币化”。他表示,政府也要相应地改革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在今后步入“汽车时代”后,中国应该让绝大多数公务员买得起私车。(据2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一条探讨遏制公车私用的新闻,不想却异化为“中国应该让绝大多数公务员买得起

私车”之论调——在某网站以标题《清华教授:中国应让绝大多数公务员买得起私车》将此放大后(原标题为《遏制公车私用的出路在职务消费货币化》),即刻产生了极大的敏感反应,网友纷纷指责任建明教授为权力阶层代言。由此,笔者不得不佩服网络编辑制标题的“功力”,和惊叹网友不问是非的群情激昂。

  仔细阅读原文,任教授的观点大致有几层意思:“车使用实质上是一种职务消费”,要“规范职务消费,加快福利待遇货币化”。“在公车使用上,各级领导干部应起表率作用,带头遵守法律,严格要求自己”。任教授的意思很明了——公车不但要改革,而且还要严格监督领导自驾公车。

  坏就坏在任教授的最后一句话,“中国应该让绝大多数公务员买得起私车”。在公众对公务员工资福利颇有微辞的大势环境下,任教授这句话显然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那么,任教授何出此言呢?我们又何以为听呢?

  这恐怕要回到任教授的整个谈话中,及当前公车改革的现实状况来审视。当前公车改革的路径是公车拍卖和实行“车补”。任建明表示在对公车进行货币化改革的时候,政府要同时改革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但这不说明改革工资制度就意味着公务员工资的必然增加,而从当前的公车改革状况看,为此而进行的工资改革主要在于结构上的适当调整。

  例如,在先前各地的公车改革中,对公务员实行“车补”,将职务消费明确货币化,看似在工资福利的数量上得到了增加,但实际是以调整工资结构变隐性职务消费为显性“车补”。再例如,一些地方实行“购车提前支付车补”制度,通过一次性大额补贴鼓励公务员购买私车,这同样是通过改革工资制度实现公车改革的有利举措。至于如何改革工资制度,首先要保证在阳光、廉洁的前提下,实行透明化和公开化,特别是对于“车改”而进行的专项工资改革,更要纳入严密的监督体系,谨防借“车改”之名行暗补之实。

  值得强调的是,“让绝大多数公务员买得起私车”并非“车改”目的。同样是任建明,他在2004年的一次采访中曾指出,车改是致力于消除公车使用上的不正之风或腐败现象。很显然,公务员买得起车是消除公车腐败现象、顺利实现公车改革的有效条件之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