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不能垒“大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00:00 东南早报 | |
□新华社张兴军、林嵬 最近一个时期,记者下乡调研时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基层干部在谈论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时,不约而同想到的是先建设“富村”。建设新农村,很多方面都需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但必须警惕过分集中资源、单纯垒“大户”的做法。 在豫南部分地区,记者了解到,有的地方发动县直机关单位和条件较好的村“结对子”,不但扶持村庄发展经济,还捐赠健身器材,帮助村民建设小游园。一位乡党委书记告诉记者,2006年,他们乡准备选择一个长期发展林果业、群众生活比较富裕、建设规划较好的村庄,集中全乡之力搞好试点,然而当被问到如何利用“点”来带动“面”,这位干部却语焉不详。在有的乡镇,后进村的群众常年喝不上一口干净水,干部们却在讨论选择一个先进村开展亮化、美化工程。 众所周知,以点带面历来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法。通过搞好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完善政策,然后全面推广,常常是解决很多难题的有效方法。建设新农村,也需要规划先行、试点起步、稳步推进。如果能够因地制宜,打造出符合本地实际的试点村,并成功带动其他村庄发展,自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 然而,新农村建设绝不止于少数富村的建设和发展。选择试点、树立典型,应充分注意典型的代表性和今后在“面”上的可推广性。对试点村加大指导力度,给予一定扶持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抓试点,不做好“面”上的基础工作,或者认为只要抓了“点”就自然带动了“面”,就陷入了一种误区。 如果一味依靠行政力量垒“大户”,并用来指导新农村建设,可能引发“长官意志”下的形式主义,从而把有限的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试点村上,堆砌出诸多“盆景”式的“政绩工程”。更危险的是,如果垒出来的“大户”都是那种“好是好,就是学不了”的典型,就极可能在农村人为制造出两极分化,使得“好村”越来越好,“差村”越来越差,势必与新农村建设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依靠行政力量垒“大户”,是地方领导干部心态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表现。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各地各级政府务必立足现实,在实践中切实注意工作方法,讲求实效。那种贪图一日之功、盲目垒“大户”的做法,绝不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