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台湾人看繁简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09:41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舒啸(台北)

  “为什么要我们学简体字,而你们不学繁体字?”回答同样很有趣:“因为最近你们用简体字的机会,要比我们用繁体字的机会多得多”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对于两岸文化同种同源的举证已经很多,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对

于汉字的传承。在台湾文化中仍然保留的繁体汉字,被认为是台湾传统文化保存完整,传统教育发达的一种象征。这固然是件好事,然而在与大陆朋友的往来中,台湾同胞常常遭遇的尴尬,就是两岸文字在写法上的转化。就连计算机软件的制作者们也将“一国两制”写入了Word软件中——至少繁体和简体的转化让台湾朋友在与大陆同胞的交往中少了一些麻烦。

  其实台湾人对简体字早有所耳闻,但是多种因素使然,让我们一直远离简体字。一方面在台湾的教育中,繁体字被认为是文化正统,而简体字往往多少有些草率的成分。在我的童年时代,尤其是喜帖,请柬,公文,这样被认为是正式的文件,一定要用毛笔、繁体端端正正地写出来,否则就会缺失了礼数;另一方面在“戡乱救国”的旗号下,人们自然而然地疏远了所有“属于共产主义的符号”。

  其实在20世纪后半叶直到80年代初,很多外国人学习中文,是踏上台湾的土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位中国专家在香港演讲,PPT做的都是繁体中文。但是时至今日,在简体和繁体的问题上,两岸却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走进台北的诚品书店,我已经可以看见简体字做书名的图书了,尽管这些图书的内容还是繁体。常常购书的客人会对我们说,简体字的图书一样可以阅读啊。“陆委会”更是通过了大陆简体字图书在台湾销售的案子,得到不少支持。

  媒体也说,台湾的语言中心端出“同时教授简体字、汉语拼音”的菜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外国学生青睐。外国学生来台湾学中文,多半也会要求学汉语拼音和认识简体字;过去教注音符号和繁体字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老外的需求。再者,大陆推出“汉托”,即如同英语“托福”考试的“汉语水平考试”,外国人为了取得中文程度的证书,简体字一定得懂。台湾校园也吹起认识简体字的风潮。台北大学还举办认字比赛,帮助学生认识简体字。

  比较起来,还是繁体字更难认一些。我不知道大陆同胞在阅读台湾媒体的时候,是否有困难。但台湾人的主要困难不在读,而在写。记得我在进入媒体工作的时候,责任编辑曾经告诉我们:简体字不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文字,因为中文作为象形字,简体和繁体其实差别不大。在我们阅读大陆新闻时,我们几乎不需要使用字典这样的工具。然而让我们写简体字,那就挠头了。

  但是从今天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多少会写点简体字,却不难看出在两岸经济文化往来中,大陆具备的更强大的向心力。就像一位执拗的朋友问大陆同胞的那样:“为什么要我们学简体字,而你们不学繁体字?”回答同样很有趣:“因为最近你们用简体字的机会,要比我们用繁体字的机会多得多。”台湾在整个国际社会和两岸交流中的竞争力,已经一笔一划地反映在繁体字优势的弱化上了。

  国际社会亦是如此,原来使用繁体字的东南亚国家中,马来西亚改采了简体字,新加坡则推行“识繁写简”;再如,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仍通行繁体字,但在日常用字上,细微的变化已经发生。由于两岸文化和经济实力的消长,更多的国际社会已经逐渐开始更青睐简体字。在世界通行的汉语考试中,也需要使用简体字阅读和写作。最简单的道理是,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中国”而不是“中國”正在为大家所认识。

  当然,繁体字的美丽,仍然让许多两岸中国人无法忘怀。去年到湖南看书法展览,书法家们多数还在用繁体字书写历史的精魂。也有人认为,繁体字比简体字好学。因为繁体字背后是有意义的,简体字的意义都被破坏掉了,不好学!比方说圣人的“聖”,左上边的耳代表能明辨是非,右上边的口代表能传道解惑,如此才称得上是王。“愛”变成了“爱”,失去了那颗心怎么还有意义呢?象形文字当然有它的独特魅力,但是文化的变迁,实际上也与经济、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否则“中研院”副院长曾志朗怎么会多次倡议,应该申请将繁体中文字登录为世界人类遗产。

  其实简繁汉字的写法并无差别,就像我们常常说的,简繁两体怎么写都是两笔一个人字。而时至今日,两岸中国人也早已告别了那个以写法论正统的年代,简繁两体并无是非之分,怎么写都是中国字。繁体字的美丽,是历史的美丽,简体字的快捷,是时代的速度。若就国际全局来看,中文的竞争力亦显见上升趋势。无论简体还是繁体,都象征着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