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位可敬可亲的朋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10:44 红网-三湘都市报

  王选院士生前曾3次到我们湖南日报社来考察,我是3次都陪同他参观、座谈的人员之一,和他接触的时间虽然不长,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从报上看到他逝世的消息,顿时感到失去了一位可敬可亲的朋友,不由得把和他的合影、采访他的剪报都翻出来看,往事历历在目。

  “代我向袁隆平问好”

  王选院士第一次来报社是1990年4月26日。那次他是来长沙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的,期间专门来我们报社考察。我听到他要来报社,便找到总编辑梁新春,说我的外甥王小波是王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美国读博士去了。从小波那里,我早就知道了王选的业绩,很想见到这位“当代毕昇”。梁总便安排我列席会议,并向王选介绍了我:“这是我们科教部的负责人。”我赶忙补充介绍一句:“我是王小波的亲舅舅。”

  当我自报家门后,王选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但他当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就主持起座谈会,听取大家的发言。他不停地作记录,时而还提问。一个多小时后,大家都发过言了,王选突然话题一转,向我发问:“小波现在情况怎么样?我们好久没有联系上了。”我当着出席会议的同志们,向他谈起了小波的情况,我边谈他边问,足足谈了20分钟才散会。会后大家合影留念,合影时,他还在对我说:“请你告诉小波,希望他给我来信,我一定给他回信。”

  这天晚上,我去宾馆看望王选教授。王选和另一位出席的专家住一间屋子。我进去时,他们都在看资料。我跟王教授聊了一会,对他说我儿子喜欢收集科学家在首日封上的题词,希望他能给儿子题个词,王选笑着答应了,便在我拿来的一个首日封写道:“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他边写还边问已收集到了哪些科学家题的词,我说了一些国内专家的名字,当说到袁隆平的时候,他问:“你跟袁隆平常见面吗?”我说经常采访袁老师。他说:“袁隆平的贡献真大,解决了老百姓吃饭问题,你见了他,一定要代我向他问好。”

  “其实我只是‘识相’”

  1995年1月21日,已是“两院院士”的王选教授,第二次来报社。会议期间,他在报社编辑部大楼四楼党校会议室,和报社领导及其他新闻单位代表座谈。那天,报社领导让我作为记者参加了座谈会,安排我坐在他身边当记录。王选教授走进会场,带着微笑跟我握手,说:“上次见到你之后,小波就给我来信了。这几年来,他一直跟我和夫人有联系。”

  座谈结束后,安排王选院士在本报参观。我感到虽然王选在会上谈的内容很多,但我还想更多地了解一些情况,就向他提出要求。他说:“那我们就边走边聊吧。”当我们走到报社的激光照排室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下来,说他想到一个重要的内容,希望我认真地记录一下。他说:“我今后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年轻人。我讲这句话,有人便赞扬我是‘甘当人梯’,‘风格高尚’,其实我只是‘识相’罢了。”“像我这样的年龄,已过了搞计算机的高峰期,有些著名的发明家,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60岁上下,还在那里发挥‘余热’,结果跟不上形势……”王选这个观点,在11年前显得是那么“曲高和寡”,我有些担忧地问:“你这段话也见报吗?”他说:“当然要见报,我跟你讲,就是希望公开见报。”当晚,我拿出一篇近三千字的通讯,复印一份让他审稿。大约十点多钟,跟他通上了电话,他说:“稿件的其他内容,让有关同志看了,我只是看‘识相’的那段,我的意思你写清楚了,不错。”

  王选教授离开长沙不久,某国搞了一套照排扫描系统,声言要跟方正系列搞竞争。我在长沙参观了他们搞的一个演示会,觉得应该把这个情况通报王选教授,就给他写了一封信。几个月后的6月11日,收到了王选回信,第一句话就是“感谢你的关心和支持”。接着告诉我,一周前,两套设备在人民日报进行了整整5天的运行,结果对方彩色质量不如方正,速度比方正慢了一倍。信最后的内容是“感谢湖南日报(对方正)的关心和支持”。拿着他两页纸的亲笔信,我心头一热,自己只是向他通报了一个他早已知道的情况,他却亲笔给我回信。

  “下次再接受你的采访”

  1999年5月7日,王选教授第三次来湖南日报社考察。那天我事先不知道他要来,下班后刚回到家里准备吃晚饭,就接到时任三湘都市报副总编王业武的电话,说报社领导宴请王选教授,王选教授点名要见我。我赶去之后,已坐在餐桌前的王选教授,站起来跟我握手,我说起了那次他给我回信的那件事,说真没想到你那么忙,却亲笔给我回信。他笑了笑说:“我们应该提倡大家都来关心自己民族的品牌。”那天晚饭后,我提出来要采访他,他看了看手表说,他马上要到长沙晚报社去,时间很紧,但还是愿意接受采访20分钟。这次只有20分钟的采访,主要内容是介绍报业信息技术革命的动态。

  很快20分钟过去了,他看了看表,说了声:“今天只能说到这里了,下次来长沙,我再接受你的采访。”边说边跟我握了握手,就离开了,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跟他的最后一别。

  本报记者 谭毅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