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浪漫是辩论出来的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20:00 光明网
王波

  台湾女作家平路(原名路平)年初在《亚洲周刊》发表一篇题为《浪漫不浪漫》的文章,含沙射影地评论了杨振宁和他年轻妻子翁帆的婚姻生活,认为这样的老少配婚姻实质上不可能如外界所赞许的那样浪漫,相反却是有着“彼此体温也解决不了的孤独”。

  平路的文章激怒了杨振宁夫妇,他们在最新一期的《亚洲周刊》首次联名撰文一篇《我们是天作之合》,反驳平路的“指指点点”,认为自己的婚姻乃天作之合,并要求平路

反省和道歉。不久,平路的又一篇高论《再说浪漫》出炉,表示拒绝道歉,现在不是文字狱时代,希望事件不会影响她日后发表文章的空间……平路、杨翁的这场笔战加上网络渲染,俨然八卦花边,成为热门话题。

  首先看看双方的出场队员。平路是谁?恕我辈无知,头一次听说,上网查了一下,大体不过是祖籍山东,生于高雄,台大毕业,美国硕士,作家,著有《玉米田之死》等。杨振宁是谁?我就不多做介绍了——可以被称作大师的人物。本来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方。

  平路的两篇文章可能大家在网上已经拜读过了,相信很多人看后的第一感觉是引经据典,写得还真有那么点意思,更与杨先生所谓的“嘲笑”与“咒骂”沾不上什么边。但我不禁产生这样一种疑问:平路是不是有点“人性关怀”过剩了?在“浪漫”这个问题上,谁更有发言权呢?

  杨先生在自己82岁那年(2004年)曾做了几件大事:一是“为清华本科生授课”,二是“炮轰易经”,三是“认为清华本科生平均水平已超哈佛”,四是“迎娶28岁女硕士”,随后就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享受着“执手之间的幸福”,恬静不过一年,今日高调回应名不见经传的平路,将“私房事”和盘托出拿来辟浊,是对于“人言可畏”的无奈之举?抑或是一种“爱情最怕被人看穿”的恐惧?

  也许我们会心生“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的感慨,不过我们也不应忘记以现代面目出现的争论往往不过是古老命题的变种:宋庆龄和孙中山,许广平和鲁迅,陆小曼和徐志摩,廖静文和徐悲鸿...用所谓的“浪漫不浪漫”来话说他们的爱情,稍微俗了那么一点。

  杨先生在相当程度上算是一个坦诚的人,他回应一些敏感问题。无论是当年舆论对其加入美籍的质疑,还是他与李政道的关系,他都会尽量厘清自己的立场。但是今天,《我们是天作之合》的发表,很难说是杨先生对于这种“坦诚”传统的一脉相承,倒是给人一些他不宽容的口实。为什么?难道正像房龙在《宽容》所写——“恐惧是所有不宽容的起因。”杨先生当年讲:“不管现在别人怎么讲,过了三四十年以后,大家一定认为我们结合是一个美丽的浪漫史。”而现在,不过是他们婚后的三四百天而已。

  记得杨先生当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形容翁帆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记者要求解释,杨先生答道:“我想这句话如果需要解释的话,它的诗意已经没有了。”现在,两方对于“浪漫不浪漫”的斤斤计较,是否也让爱情的诗意全无?上帝也不禁发笑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