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汽车产业发热症”背后透出“政绩符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21:33 新华网

  “非市场因素”引发“汽车产业发烧”,降温还需“政策药方”调控引导

  新华社记者李亚彪报道

  不久前,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字表明,当前汽车业产能约800万辆,产大于销200万辆。伴随着国内汽车产能过剩话题的重提,热闹的汽车产业正成为去冬今春街头巷尾议论的

焦点。

  在汽车产业机会平等、适者生存的市场机制下,热闹背后隐隐透出的一些畸形的“政绩符号”,不能不令人担忧。

  异常热闹的“产业舞台”上“过客”匆匆

  今年1月,在北京市崇文区发生的一起消费者诉“奥克斯汽车”厂商退还购车款和赔偿款的事件,引起了一些尚不知情的人们的注意:“空调大王”奥克斯还生产汽车吗?

  2003年10月,宁波奥克斯集团与其他企业合资,注册成立了沈阳奥克斯汽车有限公司。2004年5月,售价6万至8万元的“朗杰”汽车面世。2005年,奥克斯宣布退出汽车行业。

  这些故事并不是新闻,关键是故事后面异常热闹的汽车“产业舞台”:近几年间,国内一些知名品牌,从“波导”到“夏新”“美的”,从冰箱、空调到手机等行业的资本相继涌入汽车产业。这一切让人不禁想起了几年前家电厂商、电脑厂商纷纷跻身手机市场的热闹场景。

  汽车产业路上匆匆的“过客”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并不是个个都能从这棵渐高的“大树”上采到好果子。2004年夏,波导从南汽撤资;2005年初,夏新电子决定撤出汽车行业;奥克斯也在随后不久退出……与之相对应的是:前不久,重庆力帆拿到了轿车项目的“准生证”;浙江永康市的众泰控股集团为其首款整车举行了下线仪式……

  市场行为中“非市场因素”的“政绩符号”

  汽车产业的舞台为何如此热闹?反思汽车产业,市场行为中隐藏的“非市场因素”,以及其明显的“政绩符号”,不得不让人注意。

  一汽集团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汽车业产能加上在建产能、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产能,下一步如果投资不加以控制,2010年国内汽车产能将超过1600万辆,而届时国内汽车总需求不会超过1000万辆,即使加上出口部分,产能利用率也将远低于2005年。

  汽车产能的浪费,不能不让人反思一些地方的政绩行为。

  目前,全国有20个省市开始开发及生产汽车,共有百余家整车生产企业。更为有趣的是,许多地方把汽车作为主业,一位研究人员说,全国2/3的省区市把汽车当成“支柱产业”。

  吉林省一位汽车产业规划专家说,有的地方为了增加GDP和税收、就业等经济指标,不顾一切通过上汽车项目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业内人士担心的是,有的地方政府利用地方保护政策,人为进行汽车市场割据,保护了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陷入经营困难的汽车企业,而这些企业不能正常退出,地方政府又想通过扩大产能、上新产品来摆脱经营困境,造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无效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并存。比如经济型轿车在2005年和未来一段时间成为轿车市场增长的亮点,而一些主导企业如天津一汽夏利产能却严重不足;中高级轿车市场竞争已达白热化,而各厂家投资热情不减。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大量产能却闲置在那里,谁也拿不走,无法用起来。

  为汽车产业动“政策手术”并非“牛刀杀鸡”

  国家发改委今年初对已发放的WMI(世界制造厂代号)进行了清理,在拟撤销的清单中,百余家企业将被永久终止车辆产品生产或被取消生产资格。

  “为汽车产业‘降温’,绝不能忽视‘政策药方’。”有关人士说。

  “政策药方”的关键在于调控。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建立统一公平的汽车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打破地方保护,通过市场竞争淘汰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生产企业,建立并完善汽车产业退出机制。

  “政策药方”的关键还在于引导。各级政府应尽快调整业绩考核指标,抑制投资冲动。同时,鼓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战略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把紧进入汽车业的大门应成为政府部门的治本之举,重点是三个“管好”:管好土地审批;管好资金进入,鼓励自有资金,限制贷款,以免把银行拉下水;管好项目负责制。

  “汽车产业发烧”如果带来“政策手术”,并非牛刀杀鸡,应用政策办法梳理行业布局、清理无效产能。 新华社长春2月19日电 新华每日电讯

  汽车侧撞国标7月起实施 不达标汽车将被禁售

  “2006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会”将举办

  节后车市车价变数多 购车前要细思量[优惠信息]

  竞争激烈群雄鏖战 06年主流汽车企业排产计划

  随着进口车国内投产 纯进口车正逐渐被边缘化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