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让“劳动奖”离基层近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0:10 红网

  今年,北京市总工会将评选出“首都劳动奖章”260名、“首都劳动奖状”60个,并规定:推荐评选工作要面向基层,在全市评选的首都劳动奖章人选中,所占比例一线职工高于45%,科教人员不少于20%,企事业负责人不超过10%,外来务工人员及非公企业职工应占一定数量。而对推荐处级党政领导干部从严掌握,局级以上干部不得参评首都劳动奖。“五一”节前夕,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将受到表彰。(2月18日《 京华时报》)

  显然,北京市此举是“有的放矢”。之所以做出在“劳动奖”评选中近基层一线人员、远机关党政官员的决定,是因为在过去的例次评选中官员占比例偏大,而真正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却为数较少。如果我们注意看一下往年各级各地的“劳动模范”、“劳动奖章”等评选表彰活动就会发现,这种“官多兵少”的不正常情况确实存在。应该说,北京出台这一硬性规定限制官员“得奖”,确具针对性和现实作用,也是合情合理的。

  “五一”劳动节期间的评奖表彰,自然应该主要面向那些基层一线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如在企业、科研、教育、文体卫生等单位和部门的突出贡献者,他们才是真正的“劳动者”。至于党政机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尽管其工作性质也是脑力劳动,也可能在决策、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做出很大贡献,但这些都是为上述各界及广大民众服务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面向他们评选“最佳公仆”、“优秀公务员”等似乎更合适些,而未必非要体现在“劳动奖”评选上。并且,不管是党政官员还是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把“劳动奖”及其随之而来的待遇让给一线人员,还原评选“劳动奖”的初衷,是一种无私忘我的高姿态,也体现出其先进性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基层人员的劳动积极性。

  “劳动奖”过多青睐各级领导,主要原因是某些官员存在个人功利主义,见荣誉称号过多考虑自己,较少考虑长期战斗在基层的群众和基层领导者,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某些组织评选者则存在官本位思想,先讨好、附和党政领导,组织不力,把关不严,甚至与当选官员达成某种“默契”的交易。这样一来,必然出现“马太效应”,官员荣誉称号越来越多成多余,而基层人员只能望“奖”兴叹,与之无缘。评选表彰中的这种不和谐现象,看起来是树立了领导的权威与声誉,实际上是损害了其在群众的形象,同时挫伤了基层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不利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年一度的“五一”节再过两个月就要到来,评选表彰工作也将开始。希望各级各地能够借鉴北京的做法,让“劳动奖”离基层近些,离“乌纱”远些。届时,人们在领奖台上看到的是更多的基层劳动者形象,而较少各级官员的身影。

  (稿源:红网)

  (作者:梁守泰)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