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失义”的经济与“失重”的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1:12 光明网-光明日报

  十年前我们就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但多年来成效不大。人们追问:为什么粗放型增长模式受到普遍反对而在经济活动中却频频出现?个中原因复杂,但笔者以为,经济学界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是经济“失义”。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的内涵今天越来越得到共鸣,即本义是“节约与效率”,核心思想是“以尽量少的耗费取得更多的收益”,是个“成本—收益”

的概念。

  如果人们对于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最主要的活动至今还是一个十分模糊的认识的话,那无疑是经济学界的悲哀。我没有危言耸听。我们一度对“比较优势”学说的不正确理解就充分地表现出对“经济”定义的误解:有经济学家根据中国劳动力要素的丰裕优势提出“以裤子(或衬衫)去换飞机”,“依靠跨国公司引进技术”。然而,一旦出现“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的残酷现实时,我们还有心情去谈“裤子换飞机”吗?从节约和效率的“经济”本义出发,我们再算一下账:8亿件衬衫又将耗费多少自然资源?衬衫、裤子、鞋等都是耗费大量自然资源的产品,长期以来我国正是靠这样的高投入、高物耗支撑经济增长。

  我不是想否认比较优势学说在今天世界贸易中的作用,而是想说明要对“经济”认识得比较全面、比较透彻绝非易事。比较优势的经济学意义在于:通过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如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矿藏或廉价的劳动力使该国或该地区某些产品获得相对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世界贸易中不仅要讲比较优势,更要讲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并不等同于竞争优势,它仅是构成竞争优势的充分条件,只有既充分地利用了资源禀赋条件又具备了相对低廉的成本,才算是对“比较优势”理论较为全面的理解。如果我们在讲发挥“比较优势”的过程中只讲“收益”而忽视了“成本”,只讲“裤子换飞机”而忽视了做裤子所耗费的大量资源,只讲劳动力比较优势而忽视了人均资源的比较劣势,即使现在看起来有赚头,从长远来看却已经是亏本买卖了。

  “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凯恩斯)。我国许多地方出现的以资源换资金、换市场、换资本、换项目的发展模式不正是这种“糟糕经济学的很大牺牲品”?进入“十五”以来,能源资源消耗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上升,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逆转。

  二是经济学“失重”。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也就是说,怎样实现财富的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话题。

  经济增长可由不同因素来促进,包括人力增长、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和技术创新。现代经济理论中制度变迁型和技术创新推进型是两种最基本的经济增长模式。制度变迁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技术创新属于生产力发展范畴。我国1995年就提出要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前者转变的实质就是通过寻找到良性的“路径依赖”来不断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我国过去和现在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这一制度变迁使我国经济20多年来得以持续快速发展。后者转变讲的是生产力发展问题,这也正是目前我们必须重视的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经济学界的研究却远远不够。

  马克思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内生的、直接的、无止境的,而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我国经济学界中顾此失彼、厚此薄彼的研究现象就如“市场制造外部负面效应有余,生产公共物品不足,其影响就像污染了的江河一样”(文森特·莫斯克),很少有人对高投入、高物耗支撑经济增长进行深刻的反思。

  “自主创新”是我国发展背景下出现的特定新概念,反映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经济类型向创新驱动的经济类型转变的本质要求,体现了“节约与效率”的“经济”本义。

  “自主”就是自己作主的意思,按照熊彼特的“创新”含义,“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自主创新已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灭的“引擎”。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战略,以获取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我国要抢占21世纪经济发展制高点,不可能靠大量自然资源补充经济能量,必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转变增长模式将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任务。“从整体来看,当今第三世界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要少于目前发达国家开始他们现代增长时所拥有的资源。”(托达罗)过去约占世界人口15%的少数国家,以当期世界资源消耗量的70%为代价,实现了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中国有13亿人口,超过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自然资源虽然总量很大,但人均占有量很少,以长期占用全球当期资源消耗量的绝大部分为前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肯定是行不通的。

  我们不可能永远接受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现实,因为那是以对巨大资源的剥夺为代价的,况且一般“贴牌生产”的贸易格局是,外国人拿走92%的利润,中国只拿到8%;我们也不可能把中国的崛起建立在“裤子换飞机”的理论上,因为这是“为他人做嫁衣”的殉道,况且世界贸易的公平竞争规划实际上是让泰森和幼儿班的小孩子同台竞争,会产生极不平等的结果,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我们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才是经济的本义和经济学研究的关键。(作者单位:江西省委党校经济研究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