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师言行影响孩子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3:25 北京晨报

  学生厌学可能是“师源性缺点”

  王佩琳

  北京八中 退休高级教师

  46%的小学生经常或偶尔遭遇教师语言暴力,72%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接受,小学生受到老师语言暴力比中学生的比例要高很多——这是日前刊登在报纸上的一则消息。

  对此我并不吃惊,从事教育工作40年,我见过不同原因造成的教师语言暴力,当然大多数都是老师的好意,为了刺激孩子上进。但结果基本事与愿违,最严重的会使学生由“厌师”发展到“厌学”。医学上有由于医生的疏忽,业务水平有限导致的“医源性疾病”,学生因为老师原因引起的厌学乃至性格变化,就属于“师源性缺点”了。

  语言暴力的原因不外两种,一个是老师“恨铁不成钢”。内心对学生的失望以语言贬损的形式表达出现,他希望借此使学生争气,奋起。但是,这种美好的初衷给孩子带来什么呢?很多因为偏科,对学习抵触的孩子最终找到我求助,我发现其抵触的起因和他们对老师的反感有很大关系,因为老师在很多同学面前“没给他留面子”“伤了他的自尊心”,因此他开始嫉恨老师,怎么报复呢?老师在孩子心中往往是一个学科或者整个学业的“形象代言人”,唯一办法就是以“不好好上他的课来气他”。和老师的矛盾也就愈演愈烈,继而演变成对那一学科的厌恶,再严重的从“厌师”发展成“厌学”。

  我们总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榜样绝对信服可以激发出追随榜样的主观能动性。老师不只是教书更要育人,这不是个官样的套话,也是个技术性的窍门,因为学生只有“信其师”才能“听其言”。首先要让孩子觉得你亲近,你的教育观念才可能执行,教育目的才能达到,这是个教育技巧。

  性格决定命运,对孩子性格构成重大的影响的老师,他的言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孩子未来的命运。那么就不难权衡,如果通过语言的讥讽使问题得到暂时的解决(可能还是貌似解决),需要付出孩子性格开始扭曲的惨痛代价,这种短见识的教育还不如不教育。还不用等到孩子长大,老师本身就会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自尝苦果,讲台下会多一双被伤害过的冷眼,他不可能再接受你的指点。当然,如果老师本身就不爱孩子,我这些经验和技术层面的介绍就更没有意义。

  一个老师可能只负责初中,高中几年,但他的教育效果却是一生的,所以作为老师自身应该站得高一点,确实站在育人,而不仅是教授知识。换个角度说,不具备高屋建瓴能力的教师,他的教学效果也是狭隘的,死板的,是“教书匠”不是教师。这个统计提到“72%的小学生认为可以忍受教师的语言暴力”,看了这个信息之后我很心酸,但愿这并不是孩子扭曲性格的开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