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少儿艺术之花更鲜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3:37 大江网-江西日报

  

让少儿艺术之花更鲜艳
本报记者海波摄 今年,我省参加艺术类统考的考生达22205名,比去年多了3828人。另有数据显示,去年我省参加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学生近万人。

  这些数据在说明艺术考试“火爆”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该现象的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少儿的艺术素质,如何看待艺术素质教育与考试之间的关系等,带来一定的思考。

  小荷早露尖尖角

  都说江西孩子会读书。其实,江西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实力也令人瞩目。且不说“江西模特现象”是江西少儿整体才艺水平的明证,就表演、声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单项才艺来说,仅最近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江西少儿在全国性的文艺赛事或重大活动中又展示出强劲实力和崭新形象。

  2005年底,在“中国书法报·首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江西8名4岁半至10岁的小朋友以9幅绘画作品参赛,最后从全国15698名少儿作者的18706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绘画儿童组9个金奖中8金1银的好成绩,被主办方称为“创造了奇迹”。

  今年1月下旬,受外交部的委托,江西28名4岁至11岁的小书法家,为我国28个驻外使领馆写春联,送给祖国外交官一次别开生面的新春祝福。

  2月初,全国第二届“德艺双馨”大赛总决赛中,江西5名小选手面对强手,勇于挑战,他们表演的小品《海豚与人》、相声《反正活》从全国20多个省市代表队近百个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小品类、相声类金奖。

  ……

  “江西少儿的艺术素质,近年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文联舞蹈家协会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据了解,去年我省参加少儿舞蹈考级的孩子就有约4000人。在去年的第八届江西少儿艺术节上,全省有2600个少儿文艺节目,近万幅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参赛,1万多名少儿参与其中。因为基础好、生源多,如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的舞蹈班常年保持着1000余人的规模,使江西成为全国艺术学院选拔苗子的重要基地。从事少儿艺术社会培训的李虎臣,是“首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8名获奖学生的指导老师。他说,因为江西的艺术学校教育和艺术社会教育结合得较好,才使江西孩子在全国“小荷早露尖尖角”。

  让孩子主动亲近艺术

  让孩子学习一门艺术,是许多家庭的共识。确实,少儿接受艺术的熏陶,益于修身养性,利于健康成长。但是,如何使少儿艺术素质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必须使孩子主动亲近艺术,以形成学生、家长、老师多方之间的合力。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应该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加以引导。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铜奖得主李凡的父亲李建中告诉记者,他发现女儿自小耳朵灵、乐感好,因此十余年如一日地陪女儿到少儿艺术培训机构学习。当李凡的艺术才华日渐显露时,他又引导女儿报考艺术院校,强化专业学习。在一次舞蹈艺术考级现场,南昌市第十中学教师邱文帆表示,学艺术是女儿的一种兴趣,她只是希望通过考级来培养孩子的情操与气质,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如果将来孩子愿意继续学习艺术专业的话,考级就当是前期准备。

  简单奇特、抽象夸张的造型,残缺疏漏、滑稽失衡的构图,跳跃的画面、矛盾的组合,不成透视的空间、片面刺激的色彩……9幅获得“首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大奖的儿童画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们折射出儿童幼小的心灵在接受外界信息时所产生的认知及创造。“教孩子要多示范,多讲解,激发其创造性。我教孩子很大程度上不是教他们知识,而是针对各自的特点教他们各自的学习方法。”李虎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记得毕加索80岁时看了一次儿童画展后说:“当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但是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才学会画得像他们一样。”纯真而有创意是少儿宝贵的品质,少儿艺术虽纯真,但富有“童言无忌”的创造性,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江西教育电视台千里马影视中心的黎奕煊、王卓杨、饶媛媛等5名小演员,在获得“德艺双馨”大赛总决赛的两个金奖后,表示得益于在影视中心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强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省教育学院音乐系的一位教授认为,从事少儿艺术教育的教师,要善于做伯乐,不仅做到“授人以鱼”,更应该“授人以渔”。

  莫以功利学艺术

  不止一次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的文化课上不去,那么就叫他学艺术。其实,不少家长在孩子刚会咿呀学语时,便替孩子规划了未来的人生,如把孩子学艺术当成自己昔日未竟的事业。有些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如果不学一点艺术,就要比他人的孩子低人一等,这种“通病”使他们把能唱歌、跳舞、弹首小曲当成孩子的“本领”和向人炫耀的资本。另外,不少孩子自小被“星光”包围,有了太多一夜成名的幻想。因为功利主义作祟,使少儿艺术学习过早地与升学、考试挂钩,少儿艺术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其最终结果导致了成千上万名孩子报考一所艺术学校某个专业的“火爆”现象。还有,许多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特别是一些民营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不负责任地开设了各种艺术专业,盲目地招生,使不少孩子及家长以为找到了一条升学与成名的捷径。

  “吱呀吱呀”如锯木头般的小提琴,老气横秋的儿童画,能娴熟弹奏考级曲目却不识乐谱的“琴童”……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有太多几乎被扼杀了天性的少年儿童,这同样是功利主义酿成的悲剧。因为少儿艺术的培训需求异常旺盛,让社会艺术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其中难免混有“滥竽充数”、“挂羊头卖狗肉”的不道德人士,悄悄地向孩子伸出“黑手”。采访中,有位家长说他的孩子每次在绘画培训班的作业,老师不是打99分就是100分,老师的课堂教育方式只是把一幅图画挂在墙上让学生临摹。学了3年后,家长发现孩子的绘画水平停滞不前,便找到一位著名美术教师,才发现之前的培训机构只是不负责任地教绘画技巧,差点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不知道有多少鱼目混珠的培训机构和滥竽充数的“艺术匠”,把教技巧当作培养孩子的素质和能力,把多少艺术天才“掐”死在摇篮里。

  艺术是什么?是人们为了表达生活情感的一种审美体验。如果少儿艺术是太多负累下的产物,那还有多少美可言?!(本报记者郁鑫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