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5:4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有些风景是用来想象和阅读的:它只适宜于一个人在孤寂的青灯下,一卷在手,眼睛触碰到那些浪漫而风情万种的字句,兀自在心中独自构想那风景的妙趣,而一看到实物,竟觉得这和梦想中的诗情画意大相径庭。因此,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在我的旅游经历中,印度的泰姬陵就是这样的一种风景:听来令人神往,走近则失望无比。 有些风景却是必须亲历和带来震撼的:它可能并非声名远播,像豆蔻年华的少女, 人们远远地都知道它的灵秀,但却一下子难以说出佳人的具体妙处,于是便愿意更近距离地走进它,触摸它,轻嗅它,体味它,进而达到一种真正诗意的审美意境。这一次,我到了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北欧四国,它所带给我的美妙和满足让我激动。然而,面对那空灵的湖光山色、那茂密而蓊郁的森林,那清冽而多情的海风,我却彷徨了,竟然不知道如何下笔。这里不像西欧,不像俄罗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孕育出了跌宕起伏的故事,从而给你提供或咏叹、或轻喟、或感伤的素材,我对这世外桃源一样的国度神往已久,但那美景之后的内涵我却道不明、参不透。无奈,我敲击键盘的双手几次提起、又几次搁置——布谷鸟的爱情 就在我迷惑和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表达方式的时候,一部电影竟然打开了我的心灵之窗、触动了我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 这部电影就是俄罗斯新派电影的代表作《布谷鸟》。电影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就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喜欢写诗的俄罗斯军人和一个被纳粹德国军队所不齿的芬兰士兵都厌倦了战争,逃避到了一个人迹罕至、四面被湖水和丛林包围的地方,他们遇到了一个已经在这里独自生活了4年的芬兰土著——萨米族女人。于是,在远离战争的这方净土中、互为仇敌的芬兰人和俄罗斯人,再加上那位刚强、倔强的萨米族女人,一起演绎了一出跨越语言障碍的心灵交会曲。 一架落在他们附近的失事飞机上洒落的传单让芬兰小伙子知道,战争结束了。就在他兴奋地用芬兰语告诉俄罗斯人这一切,并且举起枪要把这罪恶的枪砸烂的时候,误以为他要杀害自己的俄罗斯人就向他开了枪。 结局是让人无奈也感伤的:萨米族女人用本族传统的方式终于呼唤回了芬兰男人的灵魂。尽管他又投入了俄罗斯男人的怀抱,但最终,她还是缝制好了厚厚的冬衣,目送两个男人走向返乡的归途。而她若干年后,只能对她的孩子讲有关她和两个男人的故事。 应该说,这部电影、这个故事震撼了我。我突然觉得,对北欧特别是芬兰的真正认知完全通过这个萨米族女人得到了升华。这就是,战争是残酷的、但生活还得继续,对于生活在酷寒地带的北欧女人来说,面对孤独的生活,她只能选择坚强和宽容,而对于男人而言,自由和家园永远才是他们的归宿。 什么样的家园是最美的? 一直的印象中觉得北欧四国是几个比较与世无争、比较脱俗、不多事也不好事的国家。自然环境极好、人口稀少,像一座世外桃源,走进这几个国家以后,这种印象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无论是在号称“千湖之国”的芬兰,还是在海盗曾经出没的挪威以及“童话故乡”丹麦和瑞典,湛蓝的天空、纯净的湖水、茂密的森林都清丽而严整,自然而纯净,人与大自然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和统一。高度的福利社会使得人们不需要工作得太多太累就可以享受到应有的基本物质保证,于是人们得以充分享受到大自然所散发出芬芳的气息。那种从容、不慌不忙地融合到生活中的感觉实在令人羡慕不已。生活于我们而言只是一个符号,享受生活更是成了不可想象的梦境。 但是,尽管北欧佳景处处,但我总觉得它过于诗意、过于冷清、过于孤寂。特别是这些风景如果不和斯堪底那维亚半岛的气候相契合,我便觉得这风景显得空洞、没有深度。在北欧的日子里,有一半的时间正赶上当地丽日灿烂的大晴天,以至于导游欣喜地告诉我们,你们真是幸运的游客,因为斯堪底那维亚天气常常让人的心情就像阴沉的天空一样郁闷、忧伤。 但我却恰恰相反,斯堪底那维亚天气所营造出的烟雨蒙蒙般的湿冷、阴郁无疑营造出了一种令人感伤的气息,这种气息和人类惯常的情绪更加吻合——因为在我的现实生活中,其实烦恼、苦难往往多于快乐和幸福。因此,我宁愿让阴云密布、淅淅沥沥的雨声一直陪伴着我的身旁,好让我时时感受到人生的残酷与无奈。 几天的游览过后,我甚至有些审美疲劳。因为当我们奢望已久的蓝天、白云、碧水随处可见,映入满眼的时候,我便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开始变得昏昏欲睡。和西欧、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相比,我觉得北欧似乎只是一个可以沉醉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可以思考的地方。 □杨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