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大学生就业真难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6:00 光明网
郭立场

  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日前发表名为《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的文章,对今年就业形势难题进行了分析,称今年中国将有1400万人面临就业难题,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将趋于下降,薪酬、福利会减少。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前东方时空发出的《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话题讨论,更是提出了“你值多少钱”的质疑。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也是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不曾想,

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当下最为突出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预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13万人,照此比例,将有一百多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以每年7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毕业即失业,走出校门就面临命运抉择,绝非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生就业行情走势持续走低,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供大于求的价值规律使然。但毕业生就业难在哪儿,既有用人制度上的原因,也有思想观念上的原因,还有经济结构、社会矛盾等多方面的因素。有专家论断,如果把知青返城算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失业高峰,把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工人下岗算作第二次失业高峰,那么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有可能导致第三次失业高峰。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同质人才供大于求,就业竞争增加了交易成本,求职成本越来越高。如何才能让更多的毕业生知道如何就业,选择最为理想的就业模式,开拓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掌握更多更准确的就业信息,恐怕不是毕业生自身所能解决得了的。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虽然已演变为不折不扣的市场行为,但政府在其间的组织作用也不可或缺、有利于化解学生的就业难。这就迫切需要政府的介入,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日前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对2005年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后得出结论,2005年大学毕业生在县城和乡镇工作的占27.4%,在农村的为1.9%。在大中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两年前下降了5.9个百分点。而大学生就业开始由大中城市流向小城市、县城,无疑是理智的选择。现在大学生工作难找,地域要求也开始降低,这说明大学生更务实了。与此相得益彰的是,很多地方都启动了大学生村官工程,为大学生在广阔的农村施展才华开辟了新天地。

  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知识型人才,需要越来越多有文化的大批新型“村官”,来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白热化的人才大战中,大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就业模式,把眼光投向天地广阔的农村,争相走进农村,不仅走出了一条新的择业之路,还能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实在是“人才培养和新农村建设的双赢之举”。但需要说明的是,到基层去,到农村去,需要社会的引导,更需要学校的教导。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就业指导的需求是毋庸质疑的。针对就业难问题,学校应提出具体解决办法,鼓励大学生下乡。

  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将大学生群体充实到农村中去,让村民接触到先进的知识、科学的理念,改变农村的贫困状态与落后面貌,让农村尽快地融入到城市文明中,值得提倡与大力推广。但大学生到农村做村官,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尤为重要的是,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扎根,并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为了镀金,成为匆匆的过客。并且,当村官也不是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终极目的,未来的方向是,无论能否当“村官”,无论国家政策如何调整,都需要有大学生志愿者愿意到农村去,只有这样才能期待他们有更大的作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有了这种意识,并且付诸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大学生就业将不再举步维艰,其事业的发展也将蒸蒸日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