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洒向人间都是爱——绵阳市构建惠及百万民众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6:2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6年春节前夕,绵阳市十多位得到社保惠泽的市民及家属,自发地来到绵阳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向市委、市政府和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身患重症依靠社保支持与疾病抗争的绵阳市粮食局职工庞芙蓉动情地说:“我曾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是社保的帮助鼓起了我生活的勇气。”栉风沐雨的绵阳社保用四载的扎实工作为绵阳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构建了一张惠及百万民众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把爱洒向绵州大地。

  情系民生业绩兴

  “绵阳的发展得益于改革,绵阳的改革得益于社保。”2005年年底,绵阳市的主要领导这样评价绵阳市社保中心。如此高度的评价凝聚了绵阳社保工作的光荣,而这份光荣来源于绵阳社保中心四年的优异工作业绩,来源于四年的亮点频现、来源于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的“两个转变”。

  2001年8月,伴随机构改革,新组建的绵阳市社保中心应运而生,承担市本级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经办业务和对县区社会保险的指导工作。尽管绵阳当时已经基本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制度基本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但历史遗留问题多、政策复杂、制度设计和操作难度大,全市养老金收支缺口大,医疗参保率低、工伤参保人数大量流失,生育保险只覆盖半数区县,社保工作是在逆水行舟。如何适应崭新形势,探索适应绵阳社会发展的社会保障之路,成为社保中心全体职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今四年过去,绵阳市社保中心职工在迎难而上中,用“以人为本、情系民生、热忱服务”的工作精神,塑造出绵阳社保的崭新形象,用一年上一个台阶的骄人成绩,展示出绵阳社保的丰收和喜悦。

  2005年,绵阳市社保工作捷报频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种累计参保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3.5万人次;社保基金征收创历史新高,“四险种”基金征收突破十亿元,达到11.14亿元,确保发放得到落实;中央转移资金、省调剂金、补助落实达到2.5亿元。在市社保中心,记者看到这样一组历史数据: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实际征收2001年3.4亿元,2002年4亿元,2003年5.5亿元,2004年6.3亿元,2005年达到7.4亿元,各险种的参保人数也连年大幅增长。连年的增缴扩面缓解了社保资金缺口的压力,确保了社保基金的按时、足额拨付,推动了绵阳社保的可持续发展。

  绵阳市社保中心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成为绵阳市社保系统“窗口服务”的代表。2004年3月,绵阳市社保服务大厅荣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三优一学”文明窗口称号,连续两年被省社保局授予“社保工作先进单位”。社保中心主任梁海洲被评为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个人一等奖,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表彰。

  护航绵阳改革发展

  绵阳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建设的中国科技城、西部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阵地,经济的振兴与国企改革、改制的进程紧密相连,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关系着绵阳的经济发展,还关系到绵阳的社会稳定和平安和谐。社会保障作为劳动者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对决心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绵阳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绵阳市委、市政府站在绵阳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社保工作,提出绵阳社保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为绵阳各项事业保驾护航。绵阳市委书记谭力指出:“社会保障程度是体现一座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社保是全社会民众的普遍要求,要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开展社保工作。”市长唐利民强调,“两个面向,不仅是绵阳社保的手段和方式,更是一个方向,一个不变的目标。”

  “社保工作再难我们也要做得让绵阳老百姓满意。”绵阳市社保中心主任梁海洲这样诠释市委市府领导决心与意图,怀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为了老百姓的满意,社保中心全体职工主动加压,勤奋工作,努力构建起一张完善的社会保障网。

  实践中,他们改善服务条件,简化办事程序,方便参保群众,将服务送到基层、送到千家万户。2005年,社保中心在绵阳展开了大型的集中宣传活动,“社保政策进家入户”活动持续半年,效果明显。社保人员深入参保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中,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举措,对社保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考虑到老职工报销医药费不方便,社保中心主动定期到企业服务,方便了群众。四川东材企业集团公司的一位老职工说:“社保中心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体现了党对群众的关怀,我们老病号也幸福。”攀长钢厂一名工人严重烧伤后,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四次上门看望病人,积极落实工伤保险费用,使这名工人和家人延续了生活的希望。

  去年,绵阳方向机总厂、双马股份、东方绝缘材料厂、涪江有线电厂等大中企业相继启动改制程序,社保中心先期进入企业,宣传政策,核算各项社保费用,提出意见,既确保了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对双马股份职工的妥善安置使得这一企业成功转制并与世界500强企业拉法基公司联姻。有了社保的护驾,绵阳的工业企业轻装上阵,绵阳成为四川工业强川的前哨阵地。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绵阳市社保中心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为重点,推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现在,绵阳全市有近12.5万人每月都能按时领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连年保持在100%,年发放近8亿元,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在社会保险改革的深入进程中,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非公有经济,绵阳社保主动适应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需求,带领全市社会保险经办系统转变观念,加强和改进作风,树立服务意识,让社保进企业、进社区。社保中心还推出从征缴到拨付的“一站式”服务,成为绵阳社保“窗口服务”的代表。绵阳九洲集团的一位社保干部深有感触的说,绵阳市社保中心的热忱服务,让企业受益,企业参保的积极性也更高。2005年6月,社保中心的社保大厅进行扩建,由300多平方米增加到80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大厅增设了咨询台、客户休息设施和社保政策宣传栏,增加了经办项目、拓展了服务内容,为参保单位和职工提供了更便捷、高效、舒适的服务。涉及近百万人口的绵阳社保,在市纠风办、行评组织的现场查访中,群众满意率达100%,市行风评议组组长陈思哲教授高度评价社保中心是:“小社保支撑了大稳定。”

  建设一流“阳光社保”

  “社保就是要以窗口建设为抓手,以优质服务为目标,打造民众心中最亮丽的名片。”绵阳市委市府领导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保障艰难重构社会均衡的过程中,需要用制度的完善、机制的创新、严格的管理和能力的提升去赢得老百姓的信赖。过去和将来,争创一流一直是绵阳市社保中心不懈的追求。

  从2003年起,绵阳市社保中心就开展以“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队伍、一流业绩”为内容的争创一流活动,他们以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快优质服务窗口建设。在绵阳社保中心,“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不仅是一句响亮的承诺,更是社保中心的每一位员工实实在在的工作写照。在社保中心内部,“首问责任制”、“错案追究责任制”、“来访群众无过错制度”等健全的规章制度一直在不折不扣的执行,中心要求职工全面掌握社保政策,并以每周两次的业务培训来加以保证,在社保中心主任梁海洲的带领下,社保中心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团队,一支高素质的社保队伍就此形成。

  在制度管理上,绵阳市社保中心健全监管机制,使计划与执行分离,票务与现金分离,业务经办与内审监管分离,“三个分离”不仅使社保中心的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互相监督,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社保基金监管的“第一责任人”,绵阳社保中心认真履行职责,施行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对补助资金落实到位,确保了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2005年6月,绵阳市审计部门对本级社保基金进行就地审计,最后得出结论:能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做到了严格审签、严格把关。

  如何确保社保基金能够真正用到参保群众身上,绵阳社保在实践中用打造“阳光社保”给予了精彩回答。“阳光社保”就是在社保基金的征缴、拨付工作中,社保业务工作政策公开,操作透明,廉洁从政。为了温暖的“阳光”普照大众,绵阳社保中心制定了机关内部各项规范管理规定60多条,进一步梳理各分管科室的业务工作,实行了承诺服务,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和不规范行为。从2004年起,绵阳市民就可以在绵阳社保中心开办的网站上了解相关信息,伴随“金保工程”的建设,参保单位和个人可以更方便的获取相关资料,极大地满足了参保群众的要求,“阳光社保”深得人心。

  带着新的目标上路

  坚实的四年为绵阳今后社保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这只是绵阳社保一个良好的起步,绵阳市委书记谭力并不满足,他说:“要实现绵阳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抓紧打造社会保险工作的社会环境,让社保覆盖更多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新的理念,贯彻‘两个面向’的精神,务实地探索符合群众利益地工作新方式、新方法,使社保政策落实到位、社保经办机构服务到位、党和国家对群众的感情到位,把社会保险的‘安全网’织得更牢。”

  成绩属于过去,绵阳的“十一五”规划对社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绵阳社保带着新的目标上路。在新的一年里,绵阳市长唐利民满怀信心,他说,绵阳社保将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强化基础管理,落实目标责任,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社保打造成为绵阳和谐的窗口、服务的窗口、城市的名片。社保中心主任梁海洲说,新年伊始,市社保中心已谋划出今年工作的思路,这就是:以贯彻国务院38号《决定》为主线,认真研究解决实施“养老保险新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两个面向”和“三个到位”的要求,把体现党和国家对群众关爱的社保阳光雨露,洒向绵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图片摄影:黄梅、刘亮、赖杰、何勇)

  ■何玉文李晓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