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闪亮的“灯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7:44 大众网-大众日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赚钱多少,而在于给老百姓留下点想头,这是我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说这句话的,是淄博市周村区永安街道灯塔社区(改居前叫灯塔村)党委书记刘荣喜。

  灯塔社区是个回汉民族共同居住的社区。春节过后,记者来到这里,只见象征着回汉民族团结的“灯塔民族园”内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周围数十栋别墅和住宅楼整洁美观;更让记者惊奇的是,坐落于此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多达153家。这些企业年创产值5.6

亿元、利税3500万元,带动社区4200多名回汉居民年人均纯收入高达6000多元。

  “别看现在‘灯塔’闪闪,但过去‘灯塔’却不亮。”谈起创业历程,刘荣喜感慨万千,“灯塔村一直是有名的穷村、乱村,集体负债40余万元。1984年我上任后,第一个村班子会议一直开到鸡叫二遍,终于达成共识:村里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来解决。”

  思路定下来后,刘荣喜发动村民集资,相继办起了面粉厂、毛巾厂、建筑公司,成立了灯塔实业公司,一举甩掉了穷帽子。“灯塔”终于开始发光了。

  但刘荣喜并没放慢步伐,他审时度势,确定了依靠大企业走横向联合的发展路子,领着“两委”班子成员下江南闯东北,几经曲折,与一汽集团联合创办了汽车钢圈厂。后来,又陆续建成福利海绵厂、牛仔服装厂等一批骨干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初,刘荣喜又把目光瞄向国外,相继与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家的外商合资创办了装饰装璜公司、电热材料公司等5个合资企业,灯塔成了周村区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最早、争取外资最多的村居,大部分群众住进了别墅、楼房,祖祖辈辈贫穷落后的灯塔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让‘灯塔’闪亮并不困难,难的是永远闪亮!”为了从机制上永葆发展活力,早在1998年,刘荣喜就顶着压力,在当地率先对集体企业进行彻底改制,变成职工人人有股份、经营者持大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但包括刘荣喜在内的“两委”班子成员却一股都没入,每月的收入就是村里发的2000多元“死工资”。

  “这些企业都是刘书记一手创办的,如果按贡献持股,刘书记少说也是千万富翁了!”居民们说。

  但刘荣喜不这么看:“如果班子成员在企业拥有股份甚至持了大股,都想一门心思图自个儿赚钱,谁还有心思操持社区里的事?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谁来提高?弱势群体的利益谁来维护?再说和群众收入差距拉得那么大,群众心理能平衡吗?‘两委’的威信又从何谈起?”

  改制后企业活力空前提高,如今集体每年通过土地、厂房等租赁、分红,能获得300万元的稳定收益,比改制前提高了12%,居民收入增加了11%。刘荣喜和“两委”成员也得以从繁杂的生产经营中解脱出来,一方面为企业搞好服务,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占地7万余平方米的灯塔工业园建成不到半年就有近20家企业落户,年新增产值上亿元;去年,社区又建起了高12层、建筑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的民族大厦。两个项目招商引资全部到位后,仅标准厂房和经营摊位租赁,就可让社区集体收入再翻一番。

  灯塔社区还相继建成了文化大院、托儿所、卫生所、灯光篮球场、图书阅览室、青年民兵之家;户户装上了闭路电视;投资300万元建成了供回汉两族群众休闲健身的民族公园;投资80余万元重建了清真寺。考入大学的80多名孩子,每人每年都能领到2000元补助;5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的生活补助高达1000元;残疾人全部进厂就业;4200多名回汉居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入保费用全部由集体承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仅仅是开始,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刘荣喜这样对记者说。

  刘荣喜简介

  刘荣喜,男,1953年2月生,回族,大专文化程度,1973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周村区永安街道灯塔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山东灯塔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先后担任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理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八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五届、九届人大代表;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少数民族企业家”、被省政府、省民委授予“全省少数民族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