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王老汉的渴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9:11 贵州日报

  自从春节前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上露了一手熬麻糖绝活后,往日说笑惯了的王忠林老汉近两个月来整天眉头紧锁,他总想着用什么办法将麻糖产业做大做强,让城里人都吃得上,让村里人能增收。

  桥底村民组位于苦丁茶乡————余庆县小腮镇。2004年,随着“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延伸至桥底,一条通村公路建成通车,将这里与山外的世界联系起来。短短一年里桥底

村民组有接近一半的青年男女沿着这条路外出务工,出产的蔬菜全部销往龙溪镇和构皮滩电站,每亩蔬菜收入达到2000元。外销有路也使得当地苦丁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户均种植3亩以上。传统产业终于成为支柱产业。

  熬麻糖是桥底村民在苦丁茶之外的另一项传统产业。数百年来,当地人选用自家出产的大米或包谷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色素、香料的情况下熬制出酥脆香甜的麻糖。每逢节日,桥底人都要在饭桌上摆上一盘麻糖招待亲朋好友。王忠林是远近闻名的“麻糖大王”。40多年里,除了地里的农活,王忠林最大的爱好就是在每年六七月起至年关熬糖,村里60多个年轻人成为他的徒弟。对王老汉来说,年关时各家各户煮米蒸谷熬麻糖的热闹场景最让人欢喜。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桥底人开始将麻糖肩挑背驮运到镇里卖。但是,由于麻糖只适宜在摄氏10度以下存放,长途跋涉后外形往往发生变化。即便在如今通路的情况下,桥底的大部分麻糖也只能供客人现场品尝和购买。于是,桥底麻糖陷入了“人人都说好,四处买不着”的尴尬。

  去年,王忠林一家卖麻糖收入3000多元,在他看来,这只是蝇头小利,批量外销才能帮助大家赚大钱。为解决关键的包装问题,他先后上门求教了多位专家,并且联系了县内外的一些包装企业。尽管把麻糖做成产业的念头得到多方积极响应,但受限于产品存放条件,王老汉每次都空手而回。

  年初,《焦点访谈》栏目记者在拍摄之余尝到了麻糖的香甜。“如果在北京也能买着就好了!”一句遗憾,又挠到王老汉的心痒处。

  如今,王忠林又想出了一个新招,能否在当地熬麻糖的人家实现统一工艺,统一生产,统一价格,借助发展农家乐的时机,把熬麻糖做成观赏型的旅游业,让喜欢新鲜事物的城里人在品尝麻糖的同时,还能自己动手熬制,以此弥补产品无法批量外销的缺陷。

  熬麻糖是技术活,更是力气活。年近六旬的王忠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麻糖不再仅仅是大年三十的一道菜,而是村民增收奔富的一条路。

  作者:肖磊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